古典诗词鉴赏练习

古典诗词鉴赏练习

ID:10951237

大小:154.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7-09

上传者:jjuclb
古典诗词鉴赏练习_第1页
古典诗词鉴赏练习_第2页
古典诗词鉴赏练习_第3页
古典诗词鉴赏练习_第4页
古典诗词鉴赏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鉴赏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古典诗词鉴赏练习 专题训练一、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1~3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这首计的体裁是五言诗。2.从诗中和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二、阅读辛弃疾的《摸鱼儿》,完成1~4题。 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释】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2.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A.设问借代B.设问比拟C.夸张比拟D.夸张借代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32  三、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3题。 甲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乙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1.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2.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 季节景物甲 家家雨,处处蛙乙春天 3.甲、乙两首诗后两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甲:。乙:。 四、阅读张旭的《山行留客》及注释,完成1~2题。 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辉①,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②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③。【注释】①山光:山色。物态:各种景物的姿态。弄春辉:指在春天,日光时隐时现,不断变化的景象。②纵使:即使。③沾衣:这里指山中的雾气沾湿了衣服。1.这首诗围绕一个字,通过山行所见,歌咏了山地春天的美景,表现的主旨是。2.第三句诗中用“纵使”来写“莫为”,写出“入云深处亦沾衣”的又一景色。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答: 五、阅读李白的《春夜洛阳城闻笛》及注释,完成1~4题。32 春夜洛阳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①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②。此夜曲中闻折柳③,何人不起故园情④?【注释】①玉笛:精制的笛子。②洛城:洛阳。③折柳:指一种离别的曲调。④故园:故乡。1.这首诗是从写入手,诗意是由转,以衬。2.说说用“暗飞声”、“满洛城”的传神字眼的表达效果。答:3.最后一句“何人不起故园情”,深切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4.简要评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答: 六、阅读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畅当的同一题目,同一内容的两首诗及注释,完成1~4题。登鹳雀楼①王之涣白日依山尽②,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③。【注释】①鹳雀楼:旧时在山西永济县西南的一座三层小楼,常有鹳雀栖息。②白日依山尽:夕阳傍着远山渐渐隐去。③更上一层楼:就要不断地向上攀登更高一层楼。登鹳雀楼畅当①迥②临飞鸟上,高出世尘③间。天势④围平野,河流入断山⑤。【注释】①畅当:(生卒年不详),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大历间进士,员元初,为太常博士,仕终果州刺史。②迥:(音窘)高远。③世尘:人间。④天势:天空。⑤断山:指山间断峰。1.王诗的特点是。畅诗与王诗相同的表现手法和句式是。2.这两首诗都集中描写了鹳雀楼的的气势和作者登上鹳雀楼后远望的胸襟,真有异曲同工之妙。3.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句诗的哲学道理。答:4.解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二句诗的含义。答: 七、阅读杜牧的两首《过华清宫绝句》及注释,完成1~5题。 过华清宫①绝句(其一)32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②,山顶千门次第③开。一骑红尘妃子笑④,无人知是荔枝来。【注释】①华清宫:唐玄宗和杨贵妃避暑之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华清池温泉区。②绣成堆:指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绣。③千门:无数的宫门。次第:按顺序。④妃子笑:据说杨贵妃喜欢吃鲜荔枝,后岭南有荔枝树,名“妃子笑”。过华清宫绝句(其二)杜牧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回。霓裳③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注释】①新丰:今陕西临潼县新丰镇。②渔阳:今河北蓟县,当时为安禄山叛军驻扎的地方。③霓裳:唐玄宗时一种宫廷舞曲。1.第一首诗首句从“长安”入笔,写之景。二句用“千门次第开”,为“荔枝来”作。2.解说第一首诗的三、四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答:3.第二首诗首句“新丰绿树起黄埃”,先写之景,二句点出。4.解说第二首诗的三、四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答:5.说说这两首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特点。答: 八、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及注释,完成1~2题。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①。罗衾②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③,一晌④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注释】①阑珊(lánshān):衰残。②罗衾(qīn):丝绸被子。③身是客:是对自己被囚的含蓄的说法。④一晌(shǎng):一会儿。1.这是一首倾吐亡国哀愁的词,上阕写,下阕写,把往昔的无限欢乐和现实的孤寂凄楚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有力地抒发亡国之痛。2.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语言上的特点。答:九、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及注释,完成1~5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①中秋,欢饮达旦②。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④,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⑤,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景,何似在人间!32 转朱阁,低倚户⑥,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注释】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②达旦:一直到天亮。③子由:即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④官阕:宫殿。⑤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檐。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⑥绮(qǐ)户:雕花的门窗。⑦婵娟(chánjuān):指月中嫦娥,这里指代月亮。1.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2.解释词中的加点的词语。(1)把()(2)不胜()(3)何似()(4)何事()3.解说上阕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话。答:4.解说下阕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答:5.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答: 十、阅读王维的《山中送别》,回答问题。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全诗体现了王维诗歌语言方面的什么特点?十一、阅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完成1~2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地白”的意思是。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最相近。2.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诗句的妙处。十二、阅读白居易的《夜雪》,完成1~2题。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32 1.此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对“夜雪”的描写,最大的特点是。2.从哪三个角度来写?十三、阅读顾况的《过山农家》,完成1~2题。过山农家顾况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1.请你仔细阅读这首诗,分别用四个字短语概括出诗中所描绘的四幅山乡画面:①②③④2.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另一个是。三、四两句是对说的话,表现了人物的感情和的性格。十四、阅读白居易《暮江吟》,完成题目。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释】这首诗大约作于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用“铺”,这是因为。“可怜”意思是。根据诗意,写出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十五、阅读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完成1~2题。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注释】绿蚁:新酿的米酒,酒面浮潭渣,微现绿色,细如蚁,称为“绿蚁”。1.题目中的“问”,其实就是的委婉说法。2.一、二句以“绿”描绘新酒的清醇,以“红”描绘火炉的形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十六、阅读虞世南的《蝉》,完成1~3题。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32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的写法,表达含蓄,寓意深刻。3.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答:十七、阅读孟郊的《登科后》,回答问题。登科后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龌龊”和“放荡”在诗中的意思分别是和。十八、阅读杜甫的《月夜》,完成1~2题。月夜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1.这首诗抒写了怎样的情感?答:2.这首诗构思上有什么特点?答:十九、阅读崔涂的《孤雁》,完成1~2题。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1.谈谈你对这首诗思想内容的理解。答:2.简要回答这首诗的艺术手法。答:二十、阅读严蕊的《如梦令》,完成1~2题。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32 1.这首宋词用了一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道这首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答:2.请就这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答:二十一、阅读韦庄《菩萨蛮》,完成1~2题。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①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注释】垆,酒店里用土砌成,四边隆起,中间可放酒瓮的台子。分析这首词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的艺术特点。答:二十二、阅读辛弃疾《丑奴儿》,完成1~3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这首词运用了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字。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答:3.作者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答:二十三、阅读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完成1~3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近体诗中的,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2.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3.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答:二十四、阅读赵孟頫的《岳鄂王墓》,完成1~2题。32 岳鄂王墓赵孟頫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简要回答了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二十五、阅读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七)》,完成1~3题。感遇十二首(其七)(唐)张九龄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运命为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1.在作者笔下,“丹橘”有何品质?答:2.请你简单谈谈你对“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答:3.全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觉?答:二十六、阅读吕本中的《南歌子》,完成1~2题。南歌子(南宋)吕本中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1.“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两句的意境接近唐朝诗人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韵脚相同的诗句:,。2.请你简单分析一下“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意蕴。答:二十七、阅读郑谷的《菊》,完成1~3题。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32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这首诗从整体上分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2.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赋予菊花怎样的思想品质?答:3.试分析“露湿秋香满池岸”中“湿”“满”两个动词给读者带来的艺术享受。答:二十八、阅读秦韬玉的《贫女》,完成1~3题。贫女(唐)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受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1.本诗塑造的贫女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答: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3.本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为广大人们传诵,试分析本诗的比兴意义。答:二十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从内容主旨角度进行评析。100个字左右。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评析:三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偶成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图。“图”中描画的景物有(每一种景物必须用两个字短语描述)2.试从内容主旨角度评析这首诗。评析:32 三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当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1.诗中用一个“”字明写山野的“静”意,又用几个诗句暗写山野的静意:2.从“动与静”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中典型句子。赏析:三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1.“碧云天,黄叶地”这两句被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一支曲子化用。这支曲子被誉为剧曲中的“秋思之祖”,请写出这支曲子的前四句:2.从情与景关系角度,侧重赏析词中“寓情于景”部分。赏析:三十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鉴赏。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三十四、阅读下面一首诗,解答第1~3题。行宫元稹廖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32 1.这首诗语少意足:有一个字形象地体现了宫女数十年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字是“”;有一个词把花与人不着痕迹地联系在一起,这个词是“”。2.情与景有时相融,有时相异,这首诗中情与景是相融,还是相异?举例说明。答:3.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赏析这首五绝。赏析:三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试从时间、空间角度切入,进行赏析。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赏析:三十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1~2两题。宫词朱庆馀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1.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赏析:2.从锤炼字句角度赏析这首诗。赏析:三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1~2两题。昭君怨郑域道是春来花末,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不得超过60个字。答:2.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不得超过50个字。答:三十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第1~3题。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32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得超过60个字。三十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进行赏析。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东坡志林》说:“味摩诘(注:王维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结合这一评价,重点赏析这首山水诗“诗中有画”的特色。(200字左右)四十、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32 参考答案一、1.诗圣律2.戍鼓断人行有弟皆分散无家向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写出两句即可)3.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二、1.稼轩2.B3.和派没有好下场4.“愁”指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敌的空闲之愁最苦。三、1.绝句2.黄梅时节(或初夏)蜂蝶(或叶)3.甲: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四、1.留,留客2.有情有景,层层深入,不写“留”而“留客”之意自见。五、1.景,欢转悲,乐衬哀2.将春夜良景写得优美动人,明快欢乐。3.对故乡怀念的依恋之情。4.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情意深远。六、1.字与字,句与句互对。夸张和对偶。2.高峻雄伟,博大。3.站得高才能看得远。4.登上这座高楼,可以看到广阔的天际覆盖着无限的平原,滔滔黄河一刻不停,直向那山间断峰奔流而去。七、1.回望铺垫2.为了让皇帝获得杨贵妃动情的一笑,一路行人骑马飞奔,带起了一溜溜尘土,不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传送国事公文,谁会想到是在给杨贵妃送来了南方的鲜荔枝。3.路途渔阳探使回。4.唐玄宗陶醉在宫庭乐曲声中,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直到安禄山叛军攻破中原大地,始才停止歌舞。5.写的有因有果,讽刺辛辣,发人深思。八、1.寒雨惊梦,凭栏眺望。2.纯用白描手法,语言自然、流畅。九、1.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2.(1)拿着(2)受不住(3)哪里赶得上(4)为什么3.这是经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所以放弃了升到月宫去的想法,而在月影中翩翩起舞,让清朗的身影伴随着自己的舞姿而闪动。4.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这美好的月光。5.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像,表现复杂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十、朴素自然,感情真挚。十一、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十二、1.全用侧面描写。2.肤觉:“冷”;视觉:“明”;听觉:“折竹声”。十三、1.①板桥泉声②茅檐鸡鸣③焙茶烟暗④天晴晒谷2.作者,山农,山农,作者,珍爱农事,率真爽朗十四、“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几乎贴着地面照射,用“铺”更贴切、形象;或:“铺”字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可爱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或: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之情。32 十五、1.邀请2.这两个形容词意在营造待客的环境,渲染、烘托一种优美、温馨的气氛,表达主人邀请朋友的诚意。十六、1.形状、习性、声音2.托物言志3.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籍,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十七、这两个词在于塑诗人自我的形象。“龌龊”是登科前处境不如意和思想行为拘谨局促等意思:“放荡”是登科后摆脱了拘束,畅快自由之意。十八、1.《月夜》写于“安史之乱”中诗人身陷长安之时,抒写了对妻子思念之情。2这首诗构思巧妙。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却从对方落墨,想象妻子思念自己。可想而知,诗人也是长夜不眠,望月思归,从末句“双照泪痕干”看,诗人早已珠泪涟涟了。这种写法把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艺术的感染力也更强。十九、1.作者以孤雁自喻,借孤雁寄托自己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2.一是托物喻人,二是对孤雁心怀忧惧,小心翼翼怕遭暗算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三是渲染凄冷气氛,衬托孤雁的凄苦无依;抒写飘零之感。二十、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桃花。2.这首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二十一、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以写意的手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婉,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极大的想像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二十二、1.对比愁2.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危机,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3.秋色入心即为“愁”,愁而不能直说和尽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令人愁绝。二十三、1.七言绝句(七绝)别2.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3.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二十四、1.这首七律是作者瞻仰岳飞墓时所作,抒发了对南宋名将岳飞极为沉痛的哀悼之情,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的政策表示了强烈的愤慨。2.一是寓情于景。首二句写岳飞墓前的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二是对比手法。三、四句用对比手法写南宋32 君臣的倒行逆施及由此产生的恶果,显示了作者的谴责愤恨之情。三是拟人手法。末两句赋予山、水以生命,渲染天地同悲的凄凉气氛。四是语言平易。咏古怀人的诗作,一般喜欢用典,此诗则用平实浅易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十五、1.耐寒、甘于奉献。2.丹橘经冬犹绿林,是因为“自有岁寒心”。“岁寒心”,一般是指松柏的。《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在这里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让我们联想到作者坎坷的经历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3.不为世所用的愤慨。二十六、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江左即江东,这里泛指南宋统治下的东南半壁江山。江东风光,历来为北方人所向往,可作者如今身在江东了,却并未感到喜悦。因为中原被占、故乡难归,在寂寞的旅途中,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不禁更加强烈了,故土沦丧所引起的凄凉情绪也更加深沉了。词写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发展达到了高潮,主题也就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二十七、1.这是一首咏菊诗。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未离开菊花,从菊花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使用了一种象征手法。2.拟人的手法。作者赋予菊花自甘奉献、不求高位、不慕名利的高尚节操。3.“湿”用得很讲究;让人想见菊花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艳丽。“满”用得很形象,表现出菊花那清香沁入心脾、不绝如缕,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二十八、1.纯洁朴实、细腻爽快、自矜自持、操守高远、不迎合流俗。2.本诗通过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了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3.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了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巧而不斗眉长,隐喻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高格调”展现了封建文人独醒独清的寂寞情怀。二十九、这首“月夜”诗是一支独特的回春曲。一、二句写月夜静谧之美:斜月朦胧,北斗暗淡,南斗倾斜,庭院半隐半现。三、四句诗人选择了一个新颖的意象——虫声,显示出了生命的萌动与欢乐,透露出了春天的暖意。三十、1.应扣住的景物:淡云、轻风、丽日、红花、绿柳、碧水。2.这首诗描绘了风和日丽的春天景色。一、二句写景:天空淡淡的白云、柔和的春风、和煦的阳光;地上红花、绿柳、碧水。上下辉映,生机盎然。三、四句抒发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偷闲学少年”,平淡之中寓深意,表达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三十一、1.幽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云外一声鸡。2.这首诗写山行情景,主要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颈联写的动物世界,看起来很热闹,是“动”景,其实,动中寓静。四野无人,熊才会悠然“升树”,鹿才会自在“饮溪”。尾联自问自答是写无人可问,望云闻鸡是以声写静。三十二、1.应扣紧的字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2.范仲淹《苏幕遮》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相映。上片开头两句点明季节:青碧瓦蓝的天,铺满了黄叶的地。这是渲染空阔清冷的氛围。接着,诗人放眼远望,秋景连绵无际,如波浪一样往前伸展,同远处的江水融和连接。这里天、地、原野、绿波,一句一景,景景暗含诗人心中的思乡离愁。上片末句中“芳草”暗寓离情,既自然,又精巧。下片直抒怀乡念远之情。32 三十三、赏析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三十四、1.白寂寞2.情景相异。花红景美一般烘托欢乐情绪,这里反衬凄苦哀怨的心境3.这首诗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谈论天宝遗事的“小景”,淡淡点染,却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凄苦哀怨之情,寄托着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三十五、赏析参考: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从清溪经过平羌、三峡,前往渝州的江行体验和思乡感情。这种体验和情感统一了广阔的时空。首句写青山吐月。交待特定场合——峨眉山,特定时间——秋天夜晚。次句写月映清江。明写空间变换:峨眉山——平羌江;暗写秋夜行舟。三、四句写连夜从清溪向渝州向三峡进发。继续明写空间推移,暗写时间变化。全诗二十八字五处写到地名,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在一起,诗境渐次展开,处处给读者以启发、联想。三十六、1.《宫词》语言风格含蓄。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休。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前头不敢说话,从而曲折地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2.这首诗首句中的“花时”是指春花盛开之时的美景,“寂寂”隐含美人幽怨之情,整句是以乐景反衬哀情。三、四句中“欲说”而又“不敢言”,耐人寻味,道出了宫女没有人身自由的悲惨生活。三十七。1.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2.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三十八、1.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2.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3.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三十九、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选取了最能表现鹿柴山林景象的两个细节来刻画景物特征——前两句写空山人语,用了以动写静的反衬手法,愈见空山之寂。后两句写深林夕照,突出了它的清幽,充满着恬静和空灵的诗趣。夕阳的火红与青苔的绿色,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诗中形象具体地把鹿柴的景物描绘得有声有色,如鸣耳际,如在眼前。这不是一般的画,而是“有声画”,显示出王维的画家才能。四十、“见”字好。“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手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或:“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32 古诗鉴赏练习题二1.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南山,即庐山,当时是佛教、道教云集的胜地。  (1)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选这四种表达方式中的任一种,作简要评析。  答:.一、二句记叙,概括写出诗人生活环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对于第一句是极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坚决地转折。三、四两句议论,以自设宾主的设问方式揭示出心志淡远是在“人境”中独享安闲的缘由。五---八句细致的描写采菊的过程,并以所见写心境,“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两句抒发感情:“忘言”中渗透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2)历来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明扼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答:“见”字好,“见”更能显示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标志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2、从军行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高适32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边塞诗。两首诗都写了乐曲声和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①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答: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32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以动写静,反衬  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6、江村  杜甫32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幽静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自然清新质朴。  ②“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略)  7、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七言绝句(或绝句),押的韵是ā。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28、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32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答: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8、绝句两首(二)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丰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  (2)、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运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的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  9、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答:“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32   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  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10、燕子来舟中作(唐)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偿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燕子”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同意。本诗以燕子为歌咏对象,实际上句句关着自己的茫茫身世,这样借燕言情,借燕抒怀,表达了凄楚悲怆之感。11、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  (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秋风”是诗人吟咏之物,由秋风的到来“雁群”,由“雁群”引出庭树,由秋风中的“雁群”引起诗人“孤客最先闻”的共鸣。整首诗的意象和情感都是在秋风中展开的,所以说,“秋风”是理解本诗的关键。  12、杳杳寒山道(唐)寒山32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疾疾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曾说,这首诗通篇充满了“寒意”,句句使用迭字的艺术显示了威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杳杳”言路深幽远,渲染了“寒”的气氛,“落落”言涧边寂寥冷落,给人以空旷寂寞之感;“啾啾”状鸟叫之声,以有声写无声;“淅淅”以风声描风的动态之感,从声音上渲染环境的肃杀;“纷纷”绘雪飞舞之状,从视觉上表现环境的肃杀;“朝朝、岁岁”从时间上点染寒意之久。这些迭字从不同角度运力,共同完成了整首诗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  13、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空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意万重”一词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意万重”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意万重”即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同意。“见秋风”引起“作家书”之念,“作家书”引起“意万重”,正因为“意万重”,所以在家书中“说不尽”,怕“说不尽”方才临发又开封。可见,诗中一切内容都是由“意万重”引发的。  14、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达船声。  注:元九:元稹,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5个月前贬通州。32   (1)、这首诗前三句连用“灯”字,创设出“灯前读诗”、“诗尽灯残”“灭灯暗坐”三个意象。这样写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创设了黑夜中凄清的环境,思念中凄苦的心情,贬谪中凄凉的人生。  (2)、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答:明写江中狂风大浪,暗指险恶的政治风浪。  15、田园乐(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内亲近大自然的乐趣。问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答: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情景结合。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答:有闲适恬静的心境。  17、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32   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18、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答:.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19.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  “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32 、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20.昭君怨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答:梅。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2)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21.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答;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边烽不过秦”上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答: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个字。  答: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32   22.菩萨蛮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分析这首词在表现“江南好”这一主题时的艺术特点。  答: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却以写意的画法,画出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写江南的人美,只写垆边女的皓婉,而“似月”的美貌,又给读者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开头用“人人尽说”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令人信服。一般游子,总会发出“思归”而不得的感慨,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反传统而用之,说游人和客居应老死于此,否则将遗憾无穷,俏皮而极富新意。  23.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余庆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过40字)A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在考试前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  B(不超过40字)B张诗肯定了朱庆余的才能,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他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不超过50字)  答:“比”的手法。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32   24.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准确、形象。运用“铺”字,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答:"可怜”意为可爱。诗人看到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珍珠般的露珠,深蓝的天幕上悬挂着一张精巧银弓般的新月,所以才脱口而出赞美这可爱的夜晚  25.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1)你读出了什么?  答: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答案应包括三个方面:(1)读出了什么?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表达对往昔繁华的眷恋、怀念、思念,;极尽故国的繁华热闹,  (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答:(要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26、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32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27、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答: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28、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嗀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就这首词的上阕而论,最能表现词人情感诗歌音乐性的几个字眼是好、棹、闹词的下阕中,最能表现词人情感的词是长恨。  (2)、结合整首作品,谈谈这首词在写景方面的妙处。  答:写景集中在上阕:风光好总起,生机勃勃表现得颇为传神,为下阕抒情铺垫,设定情景蓄势。  29、浣溪纱(宋)欧阳修32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1)、本词叙写词人春天载酒湖上的所见所感,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人游春的欢娱,  下片写此人与友人在船中宴饮的情形,并抒写了此人当时的情怀,别有意趣。  (2)、“绿杨楼外出秋千”一句写出了人的活动,有人认为,“出”字用得好,有人认为这里用“荡”好,你赞成哪种说法?为什么?  答:“出”,实中有虚,表现嬉戏者在绿杨楼外忽现忽隐的情景,使词意蕴深长,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联想。  “荡”,实写。具体描绘出嬉戏场面的欢娱,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30、临江仙夜归临皋注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保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九月在黄州(今涛北黄冈)谪所所作。  ①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原因。  答: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摆脱人世间的名缰利索。或答为“理想不能实现,心为物役”等,意思对即可。  ②“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或答为“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意思对即可。32 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