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喉源性咳嗽辨治探讨论文

老年人喉源性咳嗽辨治探讨论文

ID:11107716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老年人喉源性咳嗽辨治探讨论文_第1页
老年人喉源性咳嗽辨治探讨论文_第2页
老年人喉源性咳嗽辨治探讨论文_第3页
老年人喉源性咳嗽辨治探讨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老年人喉源性咳嗽辨治探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年人喉源性咳嗽辨治探讨论文..【关键词】喉源性咳嗽;老年人;辨证论治“喉源性咳嗽”并不是一个新病种,只是先前多将其列入内科“咳嗽”范畴加以论述,“喉源性咳嗽”作为单独的一个病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所谓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部疾病所引起的咳嗽。其诊断要点是:咽喉作痒即咳,干咳无痰或少痰,咳呈连续性或痉挛性,不咳时如常人。病程可长可短,全身症状不明显。咽喉部检查可见咽喉黏膜不同程度充血,黏膜增厚或变薄,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索红肿肥厚。肺部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喉源性咳嗽为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见到,其中老年人喉源性咳嗽患者不在少数,..且病程更长

2、,更为顽固,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故辨证用药也应遵循其特点。笔者现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及用药特点,初步总结出了老年人喉源性咳嗽的辨证治疗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1分型论治1.1肾阴不足老年人肾气渐衰,而在喉源性咳嗽中,肾阴不足者较为常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循经犯于咽喉。证见喉痒而干咳,无痰或少痰,夜间咳甚,口燥咽干,饮水不解,咳甚可有尿失禁症状,咽部黏膜黯红,干燥少津,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细略数。治宜滋阴补肾、利咽止咳。方药以知柏地黄汤加减:生地黄、盐知母、黄柏、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吴茱萸,

3、酌情加百合、女贞子、墨旱莲、玄参等。1.2肺阴不足秋冬季节是喉源性咳嗽的多发期,特别是在北方地区,室内室外均很干燥。燥伤阴津,老年人更易受到燥邪伤害,再加之老年人肾阴逐渐衰竭,从而导致肺肾阴虚。肾阴虚常导致肺阴不足,或燥邪犯肺,损伤肺阴,阴津不足,咽喉失去濡养。证见咽喉痒,干咳,甚则咳引胸痛,无痰或偶有粘痰,咽喉黏膜慢性充血,或萎缩变薄,舌质偏红,苔薄,脉细。治宜滋养肺阴、润燥止咳。方药以养阴清肺汤加减:麦冬、沙参、生地黄、知母、桑叶、杏仁、白茅根、川贝母、玉竹、石斛等。1.3气血瘀滞病久不愈,常导致脉络不通、瘀血阻滞的病理变化,所谓“病久必瘀”,咽喉疾病也不例外。老年患者更易

4、挟痰挟瘀,尤其是咽喉部检查显示黏膜慢性充血、增生、肥厚者,用药时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气滞血瘀,瘀血阻滞,津不上承,咽喉干燥而痒咳,经久不愈。证见咽喉黏膜慢性充血,黯红色,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明显,咽侧索肥厚,舌质紫黯,苔薄,脉细涩。治宜行气活血、利咽止咳。药用赤芍、牡丹皮、当归、紫苏梗、合欢花、鸡血藤,酌情加蝉蜕、地龙、知母、浙贝母、桔梗、甘草等。1.4过敏因素致咳过敏可引起全身许多组织器官的变态反应性病变。一些咽喉疾病包括咳嗽,经常由过敏因素导致。治疗时应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辨证用药。敏感体质因外界因素刺激咽喉引动肺气上逆,咽喉作痒而咳,咳甚而呕,咳呈痉挛性、阵

5、发性,咽喉部黏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治宜脱敏敛肺、利咽止咳。药用柴胡、炒黄芩、紫草、墨旱莲、蝉蜕、钩藤、白蒺藜、防风、桑白皮、乌梅、诃子、甘草等。1.5痰湿上犯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差,常因饮食不节,致脾胃运化失职,而咽又属胃所主,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上治疗咽喉疾病宜从调理脾胃入手,或益气健脾,或健脾和胃、健脾化湿、疏肝和脾等,常取得好的疗效。饮食失节,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聚湿成痰,痰湿上犯,结于咽喉。证见咽痒而咳,咳甚呕恶,痰多,食欲不振,胃脘胀满,咽喉黏膜无特异性表现,舌质偏淡、舌体胖,苔白腻,脉滑或濡。治宜健脾化湿、利咽止咳。方药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清半夏

6、、茯苓、厚朴、紫苏梗、紫苏叶、陈皮、白术、浙贝母、桔梗等。1.6肺脾气虚,卫外不固老年人多体质虚弱,正气不足。如果病程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则更使正气耗伤,多见肺脾气虚表现。肺脾气虚是其发病的内在因素,气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并难以驱邪外出,以致病情难愈。证见咳嗽,咽干,咽痒,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痰多清稀,自汗,恶风,气短,胸闷,纳差腹胀,咽部黏膜充血不明显,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或濡滑。治宜益气健脾、补虚止咳。方药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或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甘草、太子参、当归、陈皮、白术、防风、茯苓、百合、桔梗等。1.7肝火上逆情志因素是引起咽喉疾病的重要原因,老年人也

7、不例外。肝为刚脏,其气升发;肺为娇脏,其气主降。若肝气升发太过,或肝火太盛,木火刑金,影响肺气之肃降,则肺气上逆而咳。证见咳嗽阵作,有时呈痉挛性咳嗽,喉痒即咳,咳时咽干口苦,面赤,胁痛,常觉咽部有粘痰,不易咳出,咽部黏膜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肥厚,脉弦。“肺为气之主,肝气上逆,清金降肺以平之”。故治宜疏肝理气、清肺止咳。药用柴胡、薄荷、白芍、浙贝母、当归、茯苓、白术、牡丹皮、炒栀子、钩藤、白蒺藜、木蝴蝶、瓜蒌、玄参、桔梗、甘草等。2结语“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中医药对咳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