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与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之再布局.doc

盛宣怀与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之再布局.doc

ID:11134428

大小:5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0

盛宣怀与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之再布局.doc_第1页
盛宣怀与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之再布局.doc_第2页
盛宣怀与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之再布局.doc_第3页
盛宣怀与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之再布局.doc_第4页
盛宣怀与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之再布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盛宣怀与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之再布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盛宣怀与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之再布局内容提要:盛宣怀督办汉阳铁厂之后,围绕铁厂官督商办后铁厂厂址调整(再布局),铁厂当局先后形成了在大冶另设炼铁大炉,在萍乡、湘东一带近煤处所另办一厂,就铁厂原址附近改造扩建等三种不同调整方案,最后第三种方案被采用,汉阳铁厂的厂址得到了巩固。本文认为,武汉一带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地理环境的改善,汉阳铁厂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及其所面临市场条件的变化是它最终能在汉阳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学术界众说纷纭之汉阳铁厂的厂址选择问题予以科学评价。并进一步指出,影响中

2、国近代工业布局的因素极为复杂: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是工业布局的前提条件;政治因素是早期布局中表现最活跃、影响最直接的支配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是工业布局最终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工业布局的过程和结果有深远的影响。科学论证不足,政治色彩浓厚,地区波动性大,偏重于大城市等,是中国近代工业布局比较显著的时空特征。主题词:汉冶萍公司盛宣怀厂址调整工业布局一引言 汉阳铁厂的厂址问题,前后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和四个不同阶段。第一个时期是张之洞创办时期,其间铁厂经历了宏观布局(即铁厂“由粤移鄂”,定计在湖北兴办)

3、、中观布局(即放弃将厂设在铁矿所在地大冶,决定在武汉一带办厂)、微观布局(即最后定址于汉阳大别山一带)三个不同阶段。笔者此前曾撰有两篇专文论述这一时期的铁厂布局情况,分别指出汉阳铁厂“由粤移鄂”并非张之洞本人之初衷,亦非出于继任粤督李瀚章之推诿,而是清廷中枢为了防止李鸿章集团势力过于膨胀,有意“扬张抑李”,并考虑到湖北自然地理资源而作出的重要决策。[1]张之洞在创设铁厂时,起初亦曾打算在大冶铁山附近建厂,后却因与李鸿章、盛宣怀等矛盾激化,彼此疑忌加深而不得不放弃这一在经济上更加有利的区位,另在武汉地区

4、重新择地建厂,加之在武昌受到保守士绅与民众的排拒及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最终定址于汉阳大别山下。[2]这一时期汉阳铁厂的厂址定位,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曾受到不少人士的反对(盛宣怀即是有力反对者之一),但由于特定的政治氛围,这些反对意见未被接受。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失势,盛宣怀为寻求新的政治靠山而投向张之洞,盛、张之间,已由彼此疑忌走向相互合作。张之洞原来坚持在汉阳设厂的政治动机已不复存在,为减轻铁厂经营成本,张氏态度转趋灵活。[3]汉阳铁厂正式招商承办后,盛宣怀任铁厂总理,并委派郑官应任铁厂总办。盛宣怀

5、、郑官应等接办后积极筹划在大冶添炉炼铁,其间甚至一度打算将原设在汉阳的化铁炉、炼钢炉统统“移炉”于大冶进行大举。[4]这意味铁厂布局进入第二个时期第四个阶段,即盛宣怀督办时期的厂址调整(亦称再布局)阶段。这一时期汉阳铁厂之再布局过程实为张之洞创办时期的厂址定位活动的历史延续,前后形成一个完成的工业布局过程。13出人意料的是,尽管外部政治压力已经基本上不复存在,尽管盛宣怀等人一向反对汉阳铁厂之选址,但在盛宣怀的主持下,汉阳铁厂(汉冶萍公司)当局经过长达十年的反复酝酿,最终决定在铁厂原址扩充发展,汉阳铁厂

6、的厂址得到巩固。个中缘由,值得深思。目前学术界对汉阳铁厂厂址问题的争论均集中在铁厂早期中观布局阶段,即争论所谓厂设汉阳和大冶这两个方案究竟孰优孰劣,而对早期之宏观布局及后期的再布局阶段多加忽视。实际上,只有将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中进行考察,原始察终,才能有济。因此,本文将集中探讨盛宣怀督办时期的厂址调整过程及其原因,以期对汉阳铁厂之厂址定位问题予以科学全面地评价,并力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时空特征。[1]参见拙文:《张之洞与湖北工业化的起始:汉阳铁厂“由粤移鄂”透

7、视》,《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年第1期。[2]参见拙文:《清末汉阳铁厂厂址定位问题新解》,《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第4辑。[3]参见《铁厂招商承办议定章程折》,光绪二十二年五月十六日,《张之洞全集》(第三册),苑书义等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9页。[4]参见陈旭麓等编,《汉冶萍公司》(一),“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84页。按:郑官应在给盛氏的信中表示“督办早已声明,汉厂终迁移,不愿浪费”。二 汉阳铁厂之厂址调整盛宣怀督办汉阳铁厂

8、之时,“外洋之轨,每吨三十余两,厂造则须五十两左右,每吨吃亏银十余两”,[1]这一严峻的市场形势,迫使铁厂当局不得不考虑降低成本。据熟谙洋务的铁厂总办郑官应的分析,“铁厂吃亏在于焦炭价昂,厂位失宜。查英、德、美焦炭价就地出售,每吨不过四两左右。本厂所需开平焦炭每吨虽云十一两五钱,加银水、驳力,连短少斤两及碎屑不能用者,每吨约合价银十五两。萍焦虽云每吨八两五钱,连转运局费及除剔去不能用者,每吨亦约价十两。……由大冶运矿石到汉阳,据银钱所查核大冶局费、轮驳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