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

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

ID:11147915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_第1页
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_第2页
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_第3页
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礼仪教育——高校德育不可忽视的领域  一、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礼仪教育是德育的重要一个纬度,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人的道德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统一的过程。“知、情、意”属于道德的内隐部分,“行”属于道德的外显部分。诚然,纵有绅士般的仪礼而无知情意的函永定是矫揉造作;同样,仅有道德的内在修养而无外在的文明行为也会给人粗野无礼的印象。非但如此,礼仪是社会规范,注重礼仪本身就可以提高道德修养。因此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礼仪教育是德育的手段  我国古代很注重“礼”的德育功能,所谓“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

2、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礼记.曲礼》)…孔子指出“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此处将“立”译注为“在社会上立足”,笔者认为儒家倡导的是“外礼内仁”,“无以立”则可以理解为“不能达到仁的要求”。可见古代很注重“礼”在道德形成过程中的外烁作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通过设置的道德两难问题情景实验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期六段论”。在他的实验中前习俗道德期被试者的道德心理特征是:只考虑自己需求满足,不考虑是否符合社会习俗,此一时期之内,又按道德发展水平的高低分为两个阶段即避罚

3、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习俗道德期,一般都是遵从世俗或社会规范,从事道德推理判断,此一时期两个阶段为乖孩子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后习俗道德期,可本着自己良心及个人的价值观从事是非善恶的判断,未必受传统习俗所限制,此时期又分为社会法制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礼仪教育在道德建构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礼仪是一种有形的基本道德要求和形式,特别是在前两个时期的四个阶段,它无疑给人们提供了道德的标准和底线。文雅举止先于并且导致善良的行为,加强礼仪教育的外烁会使学生的道德水平逐步提高。  (二)礼仪也是德育的目的  品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

4、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育,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人是社会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智力开发,而是要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要学会尊重他人,才能真正自立于社会,才能做到自尊自爱,才能有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法国的安德烈·孔特一斯蓬维尔曾经说过,道德犹如一种心灵的礼貌,一种自我约束的礼仪,一种内心生活的礼节,一种我们责任的法规,一种最重要的仪式。反过来说,礼仪好比一种身体的道德

5、,一种行为的伦理,一种社会生活的法规。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现代公民不仅要有“质”的道德而且要有“文”的礼仪。礼仪本身就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二、高校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直面当下大学生道德现状,不难发现“道德失范”的状况越来越严重,“偏狭自私、嫌贫爱富、堕落懒散”这些词语用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一点也不为过。例如,在大学校园中,以张扬个性为名言语不文明;男女同学行为举止过于轻佻;自习教室大声喧哗或随意接打;人际关系冷漠酿成马加爵事件……他们一边妄自尊大,一边又缺乏进入社会角逐的信心。这种现象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年来高校的德育状况。长期以来,高校德

6、育注重理论说教,对关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交往的礼仪教育多少有些忽视。我们谈大学生“道德失范”,其实关键问题是有没有明确的规范。加强高校礼仪教育正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看得见、可践行的规范。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近些年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我们却不得不面对“素质教育震天响,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现实。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老师家长或是忽视礼仪的重要性,或是迁就学生的无礼要求与行为,这样培养出的大学生的行为习惯、礼仪道德便可想而知了。应试教育使本应在小学和中学必修的礼仪教育缺位,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最后一道门槛的高校有必要补上这缺失的一课。

7、高校中开展礼仪教育并非仅仅是“补课”的需要。人的教育其实是一个终生教育的过程,大学生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乃至以后的立身处事对礼仪的要求各有不同。礼仪就是一个标准,它使我们的思想、意志有一个规范的表达渠道。《乐记》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记.乐记》)得体的礼仪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消解内心的压力与苦闷,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情绪的产生和发展,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然而这些并不是不学自会的本能,它需要高校对之进行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