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必须以教学的整体设计为基础

教学策略必须以教学的整体设计为基础

ID:11148412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0

教学策略必须以教学的整体设计为基础_第1页
教学策略必须以教学的整体设计为基础_第2页
教学策略必须以教学的整体设计为基础_第3页
教学策略必须以教学的整体设计为基础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策略必须以教学的整体设计为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策略必须以教学的整体设计为基础..毕业最近,听了一堂初中语文课——《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任课教师有良好的素质,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并且构建了相应的教学结构,课堂气氛活跃。表面看来,是一节好课。但仔细探究,却发现存在一些根本性问题。如:教材与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目标设定不准确,很难说是一节高效的课。究其原因,教师在备课时,重视了教学的实施过程,却轻视了对教学的整体设计。教学的整体设计包括课标依据、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目标设定、教材处理(含资源开发)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诸多内容。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

2、而采取的工作方式,..毕业它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中盛行的教学模式、导学案等,基本上属于教学策略的范畴。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它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建构的有效载体;导学案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方案。显然,它们要想充分发挥其良好的作用,必须以教学目标的科学设定,教材和学情的正确分析为前提条件。但是,目前在基础教育界,却存在着一种重视模式运用或导学案撰写,轻视对这些前提条件认真研讨的

3、现象。有的教育专家在论及改革传统备课的问题时,提出教师可以不写教案,只需写出导学案即可。笔者认为,这不可误读为不需要教学的整体设计。相反,无论是教案还是学案,对教学设计的一些要素的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当前教学模式、导学案“风起云涌”之时,更应当加以强调。一、必须重视教材的解读。大家知道,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是教师备课的重中之重,是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新课程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要想用好教材,首先必须深刻地理解教材。然而,课程改革以来,有的地方,强调形式比较多,强调方法比较多,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够,也就是对教材缺乏深入的

4、钻研。内容理解不透,形式再好,也不会有好的效果。目前,有些中小学,积极推行教学模式,推行导学案,却在教材解读上下功夫不够,就是这一问题在新形势下的表现。解读教材,首先要明确当前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编排特点,教学的重点。为此,就必须通览学段教材,对教材体系有宏观的把握。以初中八年级语文(下)《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课为例,这是一篇议论文。纵览初中阶段的苏教版语文课本,虽然在七年级(上)语文课本中有过一篇议论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但它主要服务于其所在单元的“关注科学”主题。而作为初中阶段首次出现的议论文单元,就是

5、《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所在的《道德修养》单元。该单元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心灵上的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开始培养学生了解该类文体的知识,和初步的读写能力的重任。再从该单元内部的编排情况看,围绕“道德修养”专题,设置了五篇课文,从各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文体的知识与能力来说,也是从不同的方面着眼于学生议论文理解和应用水平的提高。有的侧重于叙议结合、以议为主,以及正反对比写法的运用(《纪念白求恩》);有的以并列式结构方式论证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有的灵活运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议论体例(《多一些宽容》);有

6、的凸显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陋室铭》)。《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议论文的要素、结构、论证方法都具有典型性,是培养议论文读写能力的良好范例。。其次,要认真分析当前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分析文章的过程,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的研究过程。正如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所说的:“带学生在文章里走个来回”,即“首先把语言文字弄清楚,从而进入文章的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文章的形式就是文章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比如文章的体裁,层次结构的安排,主次、详略的考虑,开头、过渡、结尾、展开、高潮等的设计,语言的

7、运用等。文章的内容就是构成文章的各种内在要素的总和。这些内在的要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事件等。以《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为例,从形式入手,先研究其结构。文章分三大部分。第一段即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第二段到第六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其中,第二、三段列举名人事例,从两个角度(高尚的灵活胜于生命与显赫的权势;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第四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五、六段以乘车的普通少女和参观画展的青年人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第七段联系现

8、实,批评了“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的现象,期望人们保持着纯正的追求。这样,从分析结构入手,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就自然掌握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这就是“从形式到内容”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