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鼎龙采区设计内容本科学位论文.doc

鑫鼎龙采区设计内容本科学位论文.doc

ID:11186139

大小:249.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7-10

鑫鼎龙采区设计内容本科学位论文.doc_第1页
鑫鼎龙采区设计内容本科学位论文.doc_第2页
鑫鼎龙采区设计内容本科学位论文.doc_第3页
鑫鼎龙采区设计内容本科学位论文.doc_第4页
鑫鼎龙采区设计内容本科学位论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鑫鼎龙采区设计内容本科学位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58毕业设计说明书及图纸题目:鑫鼎龙采区设计内容姓名:年级:2014采煤2016年5月6日58目录前言3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4第一节井田概况4第二节地质特征5第二章矿井现状13第一节井田境界及资源/储量13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5第三节矿井开拓/开采现状15第四节矿井其它主要生产系统现状17第三章采区布置19第一节采区布置依据19第二节采区布置20第三节采区阶段划分20第四节区段石门、回采顺槽布置20第四章采煤方法21第五章采区及阶段开采顺序28第六章矿井通风28第一节矿井总风量计算29第二节矿井通风路线36第七章矿井防灭火37第八章运输、排水40第九章安全技术

2、措施41第十章图纸-----------------------------------------------------------------------------------5358前言该矿位于鑫鼎龙县石炭窑矿区东部,东南距鑫鼎龙县城38km,行政区划属鑫鼎龙县。拟建于2016年正式生产,矿井改扩建规模为9万t/a,开采急倾斜薄~厚煤层群(55°~75°)。矿井采用立井开拓,有三条井筒,分别为主立井、副立井和回风立井。该矿井全区可采煤层为A1、A2、C2、C3、C4、C5、C6共6层煤,A1号煤层平均厚度1.08m,A2号煤层平均厚度2.08m。主采煤层为C2、C3、

3、C4、C5、C6层煤层,C2煤层平均厚度0.99m,C3号煤平均厚度5.16m,C4号煤平均厚度6.71m,C5号煤平均厚度4.6m,C6号煤平均厚度3.32m,煤层倾角约60°。矿井9.0万t/a改扩建投产后,因C2~C6煤层间距较近(<3.0m),西翼采煤方法变更为综采放顶煤采煤法。一、主要设计依据1、煤田地质局138队编制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石炭窑煤矿区扩大延深勘探报告》;2、新国土资储评[2016]178号“《新疆巴里坤县石炭窑煤矿区明鑫(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3、《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煤炭法》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技

4、术经济政策。4、其它相关资料。二、设计指导思想及主要设计原则以科学发展观和科技创新为指针,58遵守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认真分析矿井和工作面的资源条件,充分利用矿井现有的开拓巷道、生产系统,因地制宜采用先进回采工艺、提高资源回采率。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位于鑫鼎龙县石炭窑煤田(矿区),行政区划属鑫鼎龙县,东南距鑫鼎龙县城38km。其中心地理坐标东经92º28'16",北纬44º07'15"。二、地形地貌石炭窑矿区,属山间盆地型准丘陵地貌,海拔+1600m~+1750m,地势东高西低,中间基本为较平坦戈壁,系第四系洪积、风积型砂砾层,无植被或零

5、星植被,矿区外南部为高山区,北部为低山丘陵区。三、地表水系井田内及其附近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四、气象及地震矿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其气候特点是常年少雨、多风、干燥,昼夜温差大,是一个极其缺水的地区。年平均气温8℃,最高气温40.3℃,最低气温-28.5℃,一般温差在30℃左右,冬季寒冷,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199mm,平均蒸发量1716mm,最大积雪深度五、矿区经济概况煤炭工业是鑫鼎龙县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58所产煤炭大部分销往本地焦化厂。六、项目建设外部条件1、供水水源:矿区供水为距井田边界外1公里余的浅井,其水质、水量均能满足矿井建设生产要求、水质可靠。2、电源:矿井的

6、工作电源引自鑫鼎龙县电厂35kV变电所10kV母线侧配出的1回10kV电源线路,另外本矿还有一台600kW的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3、通讯:该矿固定及移动通信网均已形成,通信条件良好。4、交通运输:鑫鼎龙县城二级柏油公路经煤矿通过,交通较为方便。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层井田地处天山褶皱带东段北侧山间盆地,为荒山戈壁地貌,第四系广泛分布于井田范围内,仅在生产巷道中见有煤层顶、底板岩石。井田地层叙述如下:(1)第四系(Q4al+pl)在井田范围内广泛分布,较广泛地分布在盆地之中,为现代河床冲洪积砾石层,灰白色、浅灰色砾石及砂混杂堆积,砾石成分主要由砂岩、烧变岩、岩浆岩及少量变质岩,

7、砾径0.06m~0.2m,分选差,磨圆为次棱角-圆状,无胶结,厚度0~8m。58(2)侏罗系下统三工河组(J1S)该组地层主要岩性为灰绿色厚层状砾岩、砂砾岩及薄层状细砂岩,偶夹极薄炭质泥岩与砂质泥岩。未见顶,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地层厚度大于294m。(3)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J1b)该组按岩性组合和含煤特征,尚可细分为上、中、下岩性段。受石炭窑走向逆断层(F5)破坏,中段地层从奎苏二号井东翼180m处尖灭。1、下段(J1b1)该段地层主要岩性为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组成,具水平层理和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