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

语文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

ID:11253503

大小:3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1

语文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1页
语文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2页
语文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3页
语文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4页
语文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举措。传统的教师角色面对现代教育已陷入困境,语文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向组织策划者、学习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关键词: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角色;服务角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在不断地追问新课改的方向与归宿,于是,“聚焦课堂”“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日益高涨。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师的组织、策划下,通过愉快的师生课堂活动,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方面都富有特色的课堂。像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

2、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江苏灌南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学”模式等等,已成为国内影响较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是针对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而提出的,从过去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其根本要求就是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师生关系的重新确立,要求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一、传统的教师角色在中国古代,教师是“道”的代表、“礼”的化身,因此受到膜拜和尊敬。最具代表就是“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思想。“天地

3、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荀子把教师的地位抬高到与国君并列的层次,“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源自《鸣沙石室佚书-太公家教》“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意思是学生侍奉老师,应当像对待父亲一样恭敬,要学习老师道德为人,学习老师说话方式技巧……忠臣不应该有境外的私交,学生应该有主动给老师柬修的好意。哪怕只当了你一天的老师,也要终身作为父亲那样敬重。这种思想影响下的师生关系是“君臣”“父子”关

4、系,教师扮演着神圣不可侵犯的“君”“父”角色。孔子是布衣教师,但却被后世尊为“圣人”“万世师表”,他提出“仁者,爱人”,认为教师应该“达者兼济天下”,尊师的同时,教师有爱生,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是“有教无类”“不耻下问”“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仁者、学习者、普通人。韩愈发展了这种思想,认为教师是一种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并且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一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教师也曾因经济地位乃至政治地位低下而成为卑贱者角色。一句“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的俗语反映了某些时期教师生存状况困苦

5、。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学校教育混乱不堪,知识分子成为“臭老九”,教师在政治和经济上受到制裁,成为革命和批斗的对象。除此之外,人们对教师还有很多恰当或不恰当的比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蜡烛”,是“春蚕”,是“园丁”,是“人梯”。二、教师角色的现实困惑(一)师道尊严,自己难,学生也难“师道尊严”主要表现为教师过分维护尊贵,总把自己视作高于学生的权威者,希望学生唯唯诺诺地服从自己的指挥、安排和训斥。当前,教师权威受到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人格上,师生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教师已不可能

6、继续维护传统的君臣父子关系,新时代的学生要求得到爱护与尊重。二是在知识上,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拥有者。过去学生有一个字不认识,需要请教老师,因为老师才知道,老师才有字典、词典。现在教读文言文,学生买一本《文言文全解》,注音解释译文什么都有。老师拿着教参讲解课文后面练习,学生手头已有习题解答。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电子读物、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体,使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渠道多元化,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老师:有不少老师还不会上网找资料,不会用qq,不会发邮件。三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对某些教师来说,教师也只是一种

7、职业。教师其实没有被“神化”后的那般伟大与崇高,面对以利益驱动为原则的市场经济,教师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以养家糊口提高生活质量,不少老师不辞辛苦地去做家教,从事第二职业,或者努力使学生考取好成绩而获得评优、晋级和奖励,教师的角色也因此沾上了功利的色彩,在这种背景下再讲究“师道尊严”实在很难。(二)呕心沥血,自己累,学生也累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曾经是用来赞美老师辛勤劳动最好的词语,“春蚕”“蜡烛”也曾是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美好的形象。然而,在人们大谈“幸福”指数的今天,教师感到再追求“到死丝方尽”“成灰泪始干”实在是太累,也太残酷了。

8、学生已不再认同那种用“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去换取成绩的做法,他们渴求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享受快乐。教学低效,方法单一,靠题海战术呕心沥血的教师自己累,学生也累。三、高效课堂呼唤教师角色的转变高效课堂是以三维目标的高效达成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转变教与学的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