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第一轮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轮

ID:11312278

大小:110.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11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轮_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轮_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轮_第3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轮_第4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轮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第一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凤阳二中九年级2010年中考复习第一轮九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姓名:第一部分:文言文17《公输》一、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开头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这说明什么?  说明墨子为了阻止这一行径,不辞辛劳。这充分表现了墨子热爱和平的精神和仁爱之心。  2、概括第一段主要内容。墨子依据公输盘怎样的性格特点,采取什么方法从道理上取胜公输盘的?  第一段主要写:墨子听到楚国要攻打宋国的消息,日夜兼程赶到郢都去见公输,要用道理说服他。  第一段第一句就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第二句介绍了矛盾的双方, 两个主要人物都出场了,而

2、且通过一个“闻”字和“行十日十夜”,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不辞劳苦的品质。这样写又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创造了气氛,设下了伏笔。  3、文中写墨子日夜兼程到楚国去劝阻攻宋。请找出相应的词,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墨子为天下排危解难的迫切心情。  “闻之”、“起”、“行十日十夜”、“见”  4、墨子见到公输盘,故意先说了什么?公输盘不知其意,是怎么回答?他不知不觉中了墨子的圈套,墨子抓住这句话向公输盘发起进攻,一口气数落了公输盘?  “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请献十金”,“吾义固不杀人”,“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  5、墨子既然以理折服楚王

3、,为什么却仍然不能迫使楚王放弃攻宋的意图呢?  墨子到了楚国以后第二回合的战斗——初斗楚王,使楚王深深陷于矛盾之中,狼狈不堪。但贪楚狡猾的楚王并不因为初斗失败而放弃攻宋的野心。他表面上承认墨子的分析批判有理,但却采取以退为守的手法,轻轻地把话题一转,以公输盘已“为云梯”,说明他攻宋的借口。这一转,作者别具匠心,把楚王虚伪,狡猾,贪婪的本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又为下一场更激烈的斗争,揭示了新的矛盾冲突。这就使墨子进入更加艰苦曲折的第三个回合的战斗。  6、本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的三个回合的斗争,表现了什么思想?  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勇敢、才智和他的“非攻”思想。

4、  二、深入探求:  1、你对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以攻宋这件事是怎么看待的?请作简要说明。  〔言之有理即可〕  2、墨子的这种主张和他为实行自己政治主张而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我们今天来看“非攻”18也还不失为一个美好的理想。墨子止楚攻宋,用今天的话说,是既有外交斗争,又有实力较量,二者相辅相成。首先要看到墨子是站在正义立场上批判非正义的战争。但是,如果墨子只凭他的“雄辩”去进行斗争,仍然不能取得实在的战果。不可无外交,但更要注意实力。墨子的实力一是他“守圉”的本领,二是有禽滑厘等三百人为后盾。起决定作用的是掌握了“守圉”本领的禽滑厘等宋国人民。这对我们是很有教

5、育意义的。  墨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怕艰险,坚韧不拔,勇于自我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始终重视实践的作风,是激励我们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终身奋斗的一股精神力量。  但是,墨子的这种非攻思想也有它的局限性,因为他不懂得引起战争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墨子所处的时代所以发生连续不断的兼并战争,是当时阶级斗争的必然现象,是不能用“非攻”的主张来制止的,因此,所谓非攻在墨子所处的时代是根本不能实现的。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     重点字词解释:1.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2.地利:地理形势。3.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4.三里(之)城:的。5.七里之(郭

6、):外城。6.(环)而攻之:围。7.(是)天时不如地利:这。8.(池)非不深:护城河。9.(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10.(委)而(去)之:放弃。去:离开。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以:凭。12.(固)国:巩固。13.(威)天下:威慑。14.寡助(之)(至):到。至:极点。15.亲戚(畔)之:通“叛”,背叛。16.天下(顺)之:归顺。17(以)天下之所顺:凭借。18.(故)君子有不战:所以。二、文本理解:  1、本文的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本文的主旨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

7、面是:“天下顺之”。4、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5、“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6、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