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表》

诸葛亮《出师表》

ID:11337936

大小:3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1

诸葛亮《出师表》_第1页
诸葛亮《出师表》_第2页
诸葛亮《出师表》_第3页
资源描述:

《诸葛亮《出师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貢三諸葛亮《出師表》一.文體:「表」,又稱「疏」、「奏疏」或「奏議」,是臣子向君主上書的一種文體。二.寫作背景:公元227年,諸葛亮率領蜀漢的主力部隊北伐曹魏。由於魏強蜀弱,北伐艱鉅,並沒有取勝的把握;也由於後主資質平庸,少不更事,繼位不久,便寵信宦官和侍臣。諸葛亮估計到魏、蜀戰爭總會延長,而後方情況可慮,因此在大軍啟行之前,向後主呈遞這篇勸諫表文。三.主旨:諸葛亮於北伐曹魏前上表後主劉禪,勸諫他廣開言路,嚴明法度,選賢任能,親賢遠佞,並表明自己出師的目的和為國盡忠的心志。四.內容分析:(一)分析形勢:(1)蜀漢的危機:(a)領袖喪亡:

2、先帝劉備未完成統一大業便已逝世【軍心】(b)勢力薄弱:天下三分,蜀國領土最小,兵力薄弱【國力】(2)蜀漢的有利條件:忠心耿耿,上下一心,士氣高昂。(a)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勤於政務。【朝廷內】(b)忠志之士忘身於外,奮力效死。【朝廷外】他們因得先帝的厚遇/知遇之恩,想把恩情報答後主。(二)提出建議(1)廣開言路,發憤振作:(a)廣開言路:「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教導後主要開明理政,接納意見,不要獨斷獨行。(b)發憤振作:「以光先帝遺德,恢宏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勸導後主不應隨便輕看自

3、己,應向群臣諮詢治國良方,激勵士氣,興復漢室。(2)嚴明法度,考察吏治:「宮中府中....................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可偏私,使內外異法。」→教導後主要公正行事,不要偏私枉法。貢三(3)以古(兩漢興衰)為鑑,親賢遠佞:(a)親賢臣:具體列出賢臣的名字。宮中之事,可諮詢文臣:。→「此皆良實,智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也。」營中之事,可諮詢將軍:。→「先帝稱之曰能。」(b)遠小人:以兩漢為例(史例),闡述親小人遠賢臣之弊。正面經驗:。反面教訓:。(三)出師明志:(1)自述

4、身世:臣本有衣,躬耕於南陽,苟存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2)表達對先帝的感激:(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蘆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b)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3)表示出師的決心及希望:(a)勤政: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b)平南: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北伐: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漢都。(四)重申君臣職責:(1)諸葛亮:「盡討賊興復之效。」→責任是討伐漢賊,興復漢室。(2)各臣子:「斟酌損益,進益忠言。」→賢臣如敦攸之、費禕、董允待要負起進盡忠言的職責,輔助

5、後主發揚德行。(3)後主:「宜自謀,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後主要謹守為君之道,多向群臣徵詢治國辦法,考慮採納正確的意見,追念先帝的遺詔。五.討論問題(一)試歸納綜述諸葛亮出師北伐的原因。1.當時天下三分,蜀漢勢力最弱,難以持久戰爭,若不採取攻勢,不能生存。2.平定南蠻,無後顧之憂,且軍隊勢力亦足夠。3.受先帝劉備託付興復漢室的大任,北伐是諸葛亮向劉備報知遇之恩的行為。4.諸葛亮掌丞相府,出師北伐,使漢室重返舊部,亦為臣下應盡之職。貢三(二)試細閱下文,然後解答以下問題:「臣本布衣............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

6、陛下之職份也。」諸葛亮向後主自述身世及與劉備的關係,有什麼用意?1.說出自己本性淡泊,無意追求功名富貴,只為了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才出山效命,以此釋除後主對他「挾天子令臣民」,貪功專權的猜疑。2.借他為國效命的表現,表白自己盡忠先帝、效命後主的心跡。3.追述歷史,指出先帝創業艱難,勸勉後主發憤圖強,繼承先帝復興漢室的遺志。4.說明北伐的意義和條件,指出當時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是北伐曹魏的好時機。(三)試根據《出師表》內容扼要說明諸葛亮忠貞為國的表現。1.感於先帝劉備的殊遇,二十一年來勤於職守,為國效力。2.劉備臨終託孤,他受命以來,日夜辛勤

7、,未嘗稍懈,因恐有負所託。3.南方平定,率師北伐以求興復漢室,希望能完成先帝遺志。4.出發前上表向後主叮嚀囑咐,勸勉努力治國,並舉薦可諮議國事的大臣。六.寫作特色(一)語調得宜長輩語氣:用「宜」與「不宜」的字眼。:諸葛亮亮名義上是臣,實際上卻是後主的叔父輩。既然如此,諸葛亮用長輩的口吻告誡後主也是很自然的事了。臣子語氣:用「臣」、「陛下」與「愚以為」的字眼。:諸葛亮行文要委曲婉轉,雖為叔父輩但亦不能逾越君臣應有的禮節,因此亦會使用臣子的語氣。(二)運用對比(1)以蜀漢有利和不利的形勢對比。(2)「宜」與「不宜」的對比。(3)「親賢臣,遠

8、小人」令先漢興盛與「親小人,遠賢臣」令後漢傾頹的對比。(三)引用史例以先漢興,後漢傾頹的歷史事件為例,告戒後主要以此為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