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的出师表

ID:42919543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3

诸葛亮的出师表_第1页
诸葛亮的出师表_第2页
诸葛亮的出师表_第3页
资源描述:

《诸葛亮的出师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出师表诸葛亮一、[教学目的] 1、了解古文中奏“表”的特点,进一步了解与“表”相关联的其它文体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文言字、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2、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3、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三、[教学时数]   2课时四、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汉中的“丞相祠”照片)谁会背诵杜甫的有关这个景致的七言律诗?(学生背诵)今天,我们学习诸

2、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

3、,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三、)朗读。 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读毕酌情讲评。然后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四、)讲解文章第1—5段 1、齐读第1段。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⑴疏通字句。⑵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 讲

4、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提问二: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讲解: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这个好条件。 2、指名朗读第2段 ⑴疏通词句。⑵提问:诸葛亮在这段中向刘禅提出什么谏诫? 讲解:诸葛亮谏诫刘禅理政要公正明察,赏罚要善恶分明,对内廷和外廷的官员要一视同仁,不要徇私偏袒。 3、分别朗读第3、4段 ⑴疏通词句。 ⑵

5、提问:这两段的内容是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 讲解:其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用人。 4、齐读第5段  ⑴疏通词句。⑵提问:这段的内容是什么? 讲解:在这段中,诸葛亮以汉朝兴衰的历史说明君王用人之极端重要,告诫刘禅要接近、信任正直贤能、忠贞不渝的臣子。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第1—5段。 2  整理这几段中重点实词的意思、虚词“之、于、以”等的用法。 3  思考第6—9段的内容。 六、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6段  ⑴疏通词句。 ⑵提问:本段写什么内容? 讲解: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刘备三顾草庐,委以大任,

6、器重信任的优遇。 二、)指名朗读第7段 ⑴疏通词句。 ⑵提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在这段,诸葛亮主要是表明自己报效先帝、尽忠蜀国的挚情和伐魏兴汉的雄图,并再次嘱咐刘禅要信任郭攸之等“忠纯”之臣。 三、)齐读第8段、第9段⑴疏通字句。⑵ 提问:第8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解:诸葛亮在这段中主要是劝勉刘禅要牢记刘备遗训,砥砺志行,用心国事,善理政务,采纳雅言。 ⑶齐读第9段 串讲。“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临表”:面对奏表。“涕”:泪。“零”:落。“不知所言”:不知说的是什么;这是谦词,表示自

7、己可能失言。 七、实词总结(文中只作一种解释者不列) 1、道  ①道路。“中道崩殂”。②办法。“咨诹善道”。 2、遗  ①遗留。“以光先帝遗德”。②(wèi)给予。“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为  ①是。“俱为一体”。②做,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③做,担任。“众议举宠为督”。 4、论  ①评判。“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②议论。“每与臣论此事”。 5、无  ①没有。“若无兴德之言”。②不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6、行  ①实行。“然后施行”。②行为。“性行淑均”。③(háng)行列。“必能使行阵和

8、睦”。 7、益  ①益处。“有所广益”。②增加。“至于斟酌损益”。 八、虚词总结 1、而  ①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②连接状语与谓语。“可计日而待也”。 2、于  ①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及于,给。“欲报之于陛下也”。③对。“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④到。“还于旧都”。 3、以  ①用,拿。“咨臣以当世之事”。②而。“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③因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