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

ID:11411243

大小:8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1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_第1页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_第2页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_第3页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_第4页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学设计【课标再现】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2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表达着各自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争辩、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不同。 ¨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汇集资料: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包括的两方面的内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2.理解(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

2、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3.运用(1)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或是唯心主义的(2)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4)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

3、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二、教学重难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三、课时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整个世界包括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那么在哲学研究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很多问题上,有没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基本问题呢?如果有,应该是什么呢?为什么呢?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预习第二课第一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 【新课教学】探究活动1(教材第10页):探究提示:哲学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

4、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用中国哲学的概念来表述就是天与人、道与器、名与实、形与神、心与物、理与气、知与行等关系问题。其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生活中也就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资料:形神关系的论战南北朝时期,齐朝宰相萧子良的府内,名流云集,高僧满座。他们迷信佛教,大谈因果报应,宣扬人死后精神不灭。普通官员范缜挺身而出,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他认为,精神不过是人体的一种

5、作用,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他把萧子良等一帮王公名流驳得哑口无言。萧子良几次组织人马与他辩论,都被他驳倒。萧子良无可奈何,派人对他说: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不怕得不到高官,为什么发表这种违背潮流的言论呢?你应当赶快放弃你的言论。范缜听后,哈哈大笑:要我范缜“卖论求官”,那我早就是“高官”了!提出问题:这里的“形”指的是什么,“神”指的是什么?你认为先有“形”还是先有“神”?“形”和“神”的关系应该怎样?“形”和“神”的关系揭示了什么样的哲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议论。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明确在这场形神关系的论战中,所谓人的形体指的是物质存在的东西,所谓精神指的是

6、思维(意识)现象。所谓形神关系问题,是各派哲学争论的基本问题。哲学上讲的是物质和意识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 B.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庄子梦蝶”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有一次在大树下睡觉,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突然狂风大作,暴雨袭来,庄子飞来飞去无处躲藏。吓醒过来原来是一场梦。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究竟是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

7、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按照常识,不管我梦见了什么,梦只是梦,梦醒后我就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这个真实的生活决不是梦。可是哲学家偏要问:你怎么知道前者是梦,后者不是梦呢?你究竟凭什么来区别梦和真实?因此,庄子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实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按庄子的观点,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