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家注孙子兵法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

ID:11437985

大小:8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2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_第1页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_第2页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_第3页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_第4页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_第5页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_第6页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_第7页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_第8页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_第9页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_第10页
资源描述:

《十一家注孙子兵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孫子兵法〖春秋〗孙武始計第一作戰第二謀攻第三軍形第四兵勢第五虛實第六軍爭第七九變第八行軍第九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間第十三始計第一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三〕。○李筌曰:计者,兵之上也。太一遁甲:「先以计,神加德宫,以断主客成败。」故孙子论兵,亦以计为篇首。○杜牧曰:计,算也。曰:计算何事?曰:下之五事,道、天、地、将、法也。于庙堂之上,先以彼我之五事计算优劣,然后定胜负。胜负既定,然后兴师动众。用兵之道,莫先此五事,故著为篇首耳。○王皙曰:计者,谓计主将、天地、法令、兵众

2、、士卒、赏罚也。○张预曰:管子曰:「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境。」故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也。或曰:兵贵临敌制宜,曹公谓「计于庙堂」者何也?曰: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地之远近,兵之众寡,安得不先计之?及乎两军相临,变动相应,则在于将之所裁,非可以隃度也。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杜牧曰: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张预曰:国之安危在兵,故讲武练兵,实先务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李筌曰:兵者凶器,死生、存亡系于此矣,是以重之,恐人轻行者也。○杜牧曰:国之存亡,人之死生,皆由于兵,故须审察也。○贾林曰〔四〕:地,犹所也

3、,亦谓陈师、振旅、战陈之地。得其利则生,失其便则死,故曰死生之地。道者,权机立胜之道,得之则存,失之则亡,故曰不可不察也。书曰:「有存道者,辅则固之;有亡道者,推而亡之。」○梅尧臣曰:地有死生之势,战有存亡之道。○王皙曰:兵举,则死生、存亡、系之。○张预曰:民之死生兆于此,则国之存亡见于彼。然死生曰地、存亡曰道者,以死生在胜负之地,而存亡系得失之道也,得不重慎审察乎?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五〕:曹操曰:谓下五事、七计,求彼我之情也。○李筌曰:谓下五事也。校,量也。量计远近,而求物情以应敌。○杜牧曰:经者,经

4、度也。五者,即下所谓五事也。校者,校量也。计者,即篇首计算也。索者,搜索也。情者,彼我之情也。此言先须经度五事之优劣,次复校量计算之得失,然后始可搜索彼我胜负之情状。○贾林曰:校量彼我之计谋,搜索两军之情实,则长短可知,胜负可见。○梅尧臣曰:经纪五事,校定计利。○王皙曰:经,常也,又经纬也。计者,谓下七计。索,尽也。兵之大经,不出道、天、地、将、法耳。就而校之以七计,然后能尽彼己胜负之情状也。○张预曰:经,经纬也。上先经纬五事之次序,下乃用五事以校计彼我之优劣,探索胜负之情状。一曰道,张预曰:恩信使民。〔六〕二曰天,张

5、预曰:上顺天时。〔七〕三曰地,张预曰:下知地利。〔八〕四曰將,张预曰:委任贤能。〔九〕五曰法。杜牧曰:此之谓五事也。○王皙曰:此经之五事也。夫用兵之道,人和为本,天时与地利则其助也。三者具,然后议举兵。兵举,必须将能;将能,然后法修。孙子所次,此之谓矣。○张预曰:节制严明。夫将与法在五事之末者,凡举兵伐罪,庙堂之上,先察恩信之厚薄,后度天时之顺逆,次审地形之险易,三者已熟,然后命将征之。兵既出境,则法令一从于将,此其次序也。〔一○〕道者,令民於上同意也〔一一〕,张预曰:以恩信道义抚众,则三军一心,乐为其用。易曰:「悦以

6、犯难,民忘其死。」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一二〕;曹操曰:谓道之以教令。危者,危疑也。○李筌曰:危,亡也。以道理众,人自化之,得其同用,何亡之有?○杜牧曰:道者,仁义也。李斯问兵于荀卿,答曰:「彼仁义者,所以修政者也。政修,则民亲其上,乐其君,轻为之死。」复对赵孝成王论兵曰:「百将一心,三军同力,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臆也。」如此,始可令与上下同意〔一三〕,死生同致,不畏惧于危疑也。○陈皞註同杜牧。○孟氏曰〔一四〕:一作「人不疑」,谓始终无二志也。一作「人不危」。道

7、,谓道之以政令,齐之以礼教,故能化服士民,与上下同心也〔一五〕。故用兵之妙,以权术为道。大道废,而有法;法废,而有权;权废,而有势;势废,而有术;术废,而有数。大道沦替,人情讹伪,非以权数而取之,则不得其欲也。故其权术之道,使民上下同进趋,共爱憎,一利害,故人心归于德,得人之力,无私之至也。故百万之众,其心如一,可与俱同死力动而不至危亡也。臣之于君,下之于上,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头目而覆胸臆也。如此,始可与上同意,死生同致,不畏惧于危疑。○贾林曰:将能以道为心,与人同利共患,则士卒服,自然心与上者同也。使士

8、卒怀我如父母,视敌如仇雠者,非道不能也。黄石公云:「得道者昌,失道者亡。」○杜佑曰〔一六〕:谓导之以政令,齐之以礼教也。危者,疑也。上有仁施,下能致命也。故与处存亡之难,不畏倾危之败。若晋阳之围,沉竃产蛙,人无疑心矣。○梅尧臣曰:危,戾也。主有道,则政教行;人心同,则危戾去。故主安与安,主危与危。○王皙曰:道,谓主有道,能得民心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