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ID:11490950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2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_第1页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_第2页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_第3页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_第4页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碰到“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是什么原因产生这种现象?追其原因是我们的传统语文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结合县教育局提出的“创强、提质、改课堂”的口号,我认为语文教学方式必须改革,要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学习转向“主动创造性”学习,让教师从传统

2、的讲习者转向多角色,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高效,这和课程标准中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完全契合。  叶澜教授曾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放权”,把学习的主动性归还给学生,让课堂彻底地还给学生,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我想结合自己在讲授《孤独之旅》的体验,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人建房要备料,农民耕作要备耕。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现在许多

3、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再加上教师不能对学生预习给以有效指导,即使有的学生预习了课文,也只是盲目地看看、读读,这样到了课堂上,孩子们面对的都是陌生的东西,他们想配合老师有一个好的表现,恐怕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长期坚持下去,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可采用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的方式,把内容的要点、

4、层次、联系划出来或打上记号,写下自己的看法或弄不懂的地方与问题,最后确定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或打算,以提高听课的效率。我觉得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学生的预习内容,并在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在预习时,按照预习问题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以达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我在讲授《孤独之旅》时呈现的是以下的预习内容: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  2.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发生了什么变化?  3.找出文中关于鸭群、芦苇荡和风雨的描写,说说它们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4.怎样

5、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这些问题是要求学生阅读文本后完成的任务,也是课堂上会涉及到的,需要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进行打记、评注。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范围,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全面的把握,课堂上还何愁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何愁提高不了课堂效率?  二、巧妙创设课堂情境  周成平先生说过:“我想课堂之所以令人倾倒,首先在于它有深厚的感情,这是任何语文教师不应该忽视的。”一节优秀的语文科应该对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产生熏陶感染。教师要进入课文

6、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  在讲授《孤独之旅》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主人公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下的心理感受,我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当画面扑入大家的眼帘,学生顿时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很自然的就体会到主人公当时内心的恐惧。再如文中关于暴风雨的片段:“天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到了末日。”屏幕上暴风雨的歇斯

7、底里和电闪雷鸣的声音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听觉。通过对这两个情境的体验,使学生对孤独的感受更为真切,能引起学生与杜小康心灵的共鸣。  “读书是为了明理”,在提高学生对内容理解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讲授文本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到成长如“蚕蛹蜕变为蝶”“凤凰涅?”,要经受住痛苦的磨练之后才能见彩虹,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从而文章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这样的课堂情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更让学生进入了角色,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进一步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把课堂

8、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课堂是学生的阵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的主人。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怕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于是宁愿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词语到句子,从段落到中心进行“肢解式”的讲解分析,这样的讲解,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不出来,本来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变成了索然无味的机械化程序。所以,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让自己处于主导地位,做学生的向导,引路人,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真正的做自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