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

ID:11610669

大小:13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2

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_第1页
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_第2页
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_第3页
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_第4页
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微博的“使用与满足”研究作为一个刚起步的新型工具,微博的历史并不久远。2006年,博客技术的先驱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obvious公司最早推出了微博客,也就是众所周知的“Twitter”服务。在英汉词典中,Twitter的动词含义为:(1)(鸟等)吱吱叫,啁啾地唱出;(2)唧唧喳喳地讲述,引申为每个人的表达欲和分享欲。Twitter的基本原理很简单,短信、社交网站和博客三项功能合为一体,让网民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短信或互联网来更新和发布最新动态消息,每条信息限制在140个字以内,就像一篇微型博文。因此

2、,人们将Twitter模式成为微博客 。目前Twitter已经成为继MySpace、YouTube和Facebook之后最热门的网站,也迅速成为了web2.0时代的时代新宠。新浪微博是一个由新浪网推出,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目前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网,手机短信彩信、手机客户端(包括NOKIA S60系统、iPhone OS、谷歌 android系统)、MSN绑定等方式更新自己的微博。 二 微博的特性(一)传播主体多中心化 聚万名意见领袖,中国第一思维集散地”。 这样一来博客网站更注重宣传的就是网络中那些可

3、能成为“意见领袖”的思想观点,而那些不被重视的沉默大多数所发表的内容可能就这样石沉大海。  德国女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曾指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则会被更大范围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最终就形成了“多数意见”的产生。在传统博客中,占大众少数的意见领袖的

4、观点阐释通过洋洋洒洒的博文实现,很容易就成为了传播的主体中心。而在微博写作中,基于门槛极低的信息发布平台,沉默的大多数有了更多的发声机会,个性化的用户汇聚了庞大的内容生产,同时这些内容也能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分享,一种新的网络用户为中心的传播生态正在形成,传播的中心已经不再局限于那些所谓的“意见领袖”,而是更多的用户。微博用户通过相关服务,把自己每天的琐碎心情发送到网站平台和朋友手机终端。发送的信息可以是群发也可以是点对点的私信。这样,每个微博用户既是信息的创造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二)裂变式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既不是传统媒

5、体的线性传播(One To One),不是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One To N),而是一种裂变传播(One To N To N )。这种传播形态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的,远远高于之前任何一种媒介产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 。(三)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和现场性 可以随时随地迅速发布简短信息的便捷性使得微博客自身具有了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关于2009年2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发生火灾的事件中国的微博网站饭否网等就对其进行了实时报道,在央视附近的网友可以即时将失火的事件描述、图片上传到Twitter、饭否等微博客,全国各地的其它网友通过微博

6、客第一时间知道了央视失火。因此当一件新闻事件发生,发布者在新闻现场即时发布的信息使用户仿佛置身事发现场。 (四) 公共领域平台上的互动性  哈贝马斯在1964年给出了一个公共领域的定义:所谓公共领域,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微博的兴起给“公共领域”这一概念带来更为贴近的诠释。与传统博客相比,在微博上以寥寥数语进行话题的讨论,更类似于生活中民众在市场上的倾吐,公共领域的性质得到构建。  在这样一个公共领域中人们的互动性得以加强,无论是状态发布者或者微博本身话题的提供,都给人们构

7、建了一个话语表达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大家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1974年E·卡茨等人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首先提出该理论,他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十年以后,菲利普·帕尔姆格林对使用与满足的理论研究做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从满足与媒体消费、满足的社会和心理根源、满足和传媒效果、对满足的寻求和获得、从消费者的期望值来研究对传媒的利用和满足、传媒受众的行为等六个方面来考察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各种研究发现。  

8、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使用与满足的类型研究而言,学者们开始把使用类型与社会的需求和社会心理的需求联系在一起。最为著名的就是麦奎尔、布鲁姆勒和布朗的研究,他们把受众看电视的动机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1)转移和消遣(逃避或感情释放);(2)人际关系(电视可以代替社会交往,为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