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备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

ID:11648466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3

备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_第1页
备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_第2页
备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_第3页
备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备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资料备课中突破重、难点的教学策略岳西县实验小学戴良云[内容摘要]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几乎每节课都有重、难点,许多知识内容的重、难点基本上是融为一体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及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上。在“备好课”专题理论的引领下,在我多年教学实践的摸索和探究下,我的教学观也与时俱进,特别重视在备课中怎样去突破教学重、难点,设计和运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突破重、难点教学策略多媒体课件兴趣突破重、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备课中,我除了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更注重对重、难点的突破。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

2、认知规律,我设计了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运用直观手段强化学生的感知,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去主动建构,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感悟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从而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将教学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一、设计恰当的多媒体课件,强化感知参与,突破重、难点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多媒体具有声、光、音、像特点和直观、灵活的优势,能充分刺激和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就能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属性,解决教师难以讲

3、清和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如: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中这一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预见性:“平移”和“旋转”概念抽象,学生很难准确理解和把握,因此,我决定在课件设计上进行突破,我借助教材主题图——游乐园情境图,设计了以下四张课件片断:[课件1]静态的游乐园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发现图中有哪些游乐项目,并获得一些相关的数学信息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课件2]动态的游乐园情境图。让学生发现图中的物体在运动,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运动的特征,并能把运动特征不同的物体进行归类;[课件3]平移现象的物体归类图(先整体呈现,后单

4、个逐一放大呈现);[课件4]旋转现象的物体归类图(先整体呈现,后单个逐一放大呈现)。教学资料教学资料通过课件1、2的对比感知,让学生认识一些物体只有在运动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课件3、4的对比感知,让学生发现物体在平移和旋转时具有不同的运动特征。这样,就能让他们准确理解“平移”、“旋转”概念的含义,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且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和交融,更让我有了意外的惊喜:学生们竟然能发现和纠正教辅资料中有关此内容的出题错误。又如,在认识24时计时法的备课中,我设计了三张课件片断:[课件1]春节晚会新年钟声敲响的情境图

5、。让学生明白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也是一天的结束时刻(晚上12时)和新的一天的开始时刻(0时)。通过让学生观察指针的走动,明白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个小时;[课件2]小明早上7时刷牙和晚上7时写作业的对比情境图,让学生在猜测错误与成功中体会钟面上的同一数字能表示两个不同时刻,从而引出用24时计时法计时的必要性;[课件3]标有两圈数字(1-12和13-24)的钟面图,随着指针的走动,让学生用普通计时法依次数出凌晨1时、凌晨2时……早上6时、早上7时、上午8时……中午12时、下午1时……晚上7时……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依次数出1时、2时……24时。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能

6、很好地帮助学生在一一对应中揭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便于学生正确分辨两种不同的计时方法,并能准确进行两者间互化,从而突破了重、难点。二、设计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活动,倡导主动建构,突破重、难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强调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想、充分地说、充分地做,要让学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去主动建构,去突破重、难点。如:在《面积》备课设计中,我转变了陈旧的教学观,变学生“听数学”为“

7、做数学”,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主动建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我充分估计学生不可能用观察法、数格子法、重叠法、割补法比较两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和长7厘米、宽2厘米)面积的大小,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一摆:学生在反复操作中顿悟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进行度量最恰当,用这种方法能比较出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在老师的点拨下,让学生建构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就是面积单位”的知识生长点,从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