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洼滩村调研报告

阴洼滩村调研报告

ID:11886000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4

阴洼滩村调研报告_第1页
阴洼滩村调研报告_第2页
阴洼滩村调研报告_第3页
阴洼滩村调研报告_第4页
阴洼滩村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阴洼滩村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别藏镇阴洼滩村贫困状况及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县司法局2012年4月10日别藏镇阴洼滩村是县司法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村,自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县司法局积极与别藏镇协调衔接,及早介入,深入组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期,按照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由县司法局作为帮扶单位,及时协商别藏镇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学文村开展调研摸底,针对学文村贫困状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今后发展的思路等重点开展了深入细致地调研。一、基本情况(一)全村自

2、然基础条件。阴洼滩村是别藏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吹麻滩29公里,总面积7.2平方公里,位于别藏镇西端,交通条件比较便利。群众经济收入主要靠农作物种植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洋芋、胡麻和油菜等农作物,常年来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作物产量一直低而不稳,群众生产生活普遍困难。近年来,全村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秸秆饲料丰富而比较充足,暖棚养畜、沼气、青贮氨化等实用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发展以牛、羊为主的养殖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养殖户逐年增多,规模养殖取得了一定的基础。(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全村共8个社,2

3、04户,960人,少数民族集聚密度高,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集聚村。全村现有劳动力392人,耕地面积为1207.3亩,人均耕地仅为1.3亩。按照国家2300元的扶贫新标准,全村贫困户62户184人,特困户32户96人。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50元,年末牛存栏89头,羊存栏625只。现有60岁以上老人102人,全部按每月60元的变化尊领取养老金。全村有党员19名。村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思想观念滞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能力弱。全村山多地少,自然条件严酷,群众增收渠道单一,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村民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

4、。二、致贫原因阴洼滩村在经济发展中有本村独特的发展优势,可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积极发展蔬菜大棚、牛羊育肥、特色林果业种植等产业。但从总体上来看,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还不高,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粮食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群众种地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玉米、小麦的销售价格虽有上调,但村民种地的投入大,获益少,特别是化肥、机械化耕种等生产资料投入的疯狂飙升,投入费用的逐年增大,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农作物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农作物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直

5、接导致了群众发展农作物种植业积极性的下降,大多数村民选择了外出打工,种地成为兼顾产业,致使主要粮食作物产量逐年递减,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二)养殖业规模小,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虽然有零星的养殖业,但养殖业规模小,呈分散状态,大规模的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也没能抓住规模养殖这一有利时机,形不成“养植——育肥——销售”一条龙,养殖户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达不到稳定增收的渠道和规模。(三)外出务

6、工人员逐年增多,大量技术能人流于外地。由于土地面积少,一部分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留下妻儿老小在家。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诸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在外地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往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打工,也不愿回家种地。(四)群众精神文

7、化生活匮乏,思想观念滞后。长期以来,村民文化生活单一,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文化生活很难适应群众日益发展的生活需求,致使群众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 三、今后发展的思路及打算引导贫困村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靠村民这一主体,要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发展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脱节现象,才能调动全体群众积极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使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发展步伐。今后,高关村要发展,就必须紧紧围绕“加快增

8、收,提升基础,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发展思路,全力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全面发展,不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带领村民早日脱贫致富。(一)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紧紧围绕县上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有力机遇,着力引导群众发展特色林果业,发展特色林果业,增加群众收入。二是积极输转劳务。充分挖掘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