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第二、三分册知识点

总复习第二、三分册知识点

ID:12085898

大小:7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5

总复习第二、三分册知识点_第1页
总复习第二、三分册知识点_第2页
总复习第二、三分册知识点_第3页
总复习第二、三分册知识点_第4页
总复习第二、三分册知识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总复习第二、三分册知识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二分册(2011学年)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道:1、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2、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3、姜寨遗址的特征:共同耕作、平均分配。4、南稻北粟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特征。5、炎黄传说: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6、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与核心地区: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经满天星斗。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

2、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知道:1.考古学家发现,时间上与地域上、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2.《礼记·礼运》中的夏朝。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天下为公”。夏朝建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也即“天下为家”的社会。3.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第3课商朝和青铜文化知道:1、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2.方国联盟:商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3

3、、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是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专供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4、商朝青铜器的特征:制作精良、造型独特、纹饰瑰丽,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5、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理解:1.商朝的历史因文献、甲骨卜辞、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二重或多重证据法)2:王国维先生12提出,把发现的史料与古籍记载结合起来以考证古史的方法即“二重证据法”,也即“书面材料”与“地下材料”的结合。第二单元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知

4、道: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封邦建国制:西周建立后,创立封邦建国体制。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的方国之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功效。3.周公制定礼乐制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理解:1、社会大变革:1)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2)春秋战国时期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使用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把农业经济

5、提高到一个新水平。(3)各国相继进行内政改革,以富国强兵。(4)百家争鸣局面带来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封邦建国体2、儒家:孔子创立于春秋,核心是“仁”、“礼”,用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战国时,孟子由“仁”发展“仁政”。3、百家争鸣(1)内容:①儒家以“仁”为核心观念,主张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②法家提倡“法制”,倡导功利主义、君主集权、鼓吹专制独裁,严刑峻法。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具有朴素的辨证法思想。⑵出现的原因:①战国时

6、期,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确立,社会面临着激烈的变革②诸子百家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发表意见,提出方案,以解决变革中的问题,形成百家争鸣。第6课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知道:1、战国时代,战争加剧,强国兼并弱国,最终形成“12战国七雄”,完成了区域性的统一,为秦的大一统奠定基础。1、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蔚然成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有成效,使秦国由弱变强。2、公元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理解:1、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1)秦朝为有效控制大一统局面,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

7、权的政权体制,成为我国后世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2)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自称皇帝;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设郡县制。(3)为巩固统治,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修驰道与直道;建筑长城;焚书坑儒。第7课秦末农民起义知道: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接竿而起,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2、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理解:秦短命而亡的原因:⑴秦统治者重功利、使用酷法,实行暴政。⑵秦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第8课大一统帝国的重建知

8、道:1、西汉初年,形成了布衣将相的局面,标志着世袭贵族主宰政治的时代基本结束。2、西汉文帝、景帝时期,出现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的内容:清净无为、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等。理解:1、汉承秦制的内容(1)汉承秦制,一方面是指西汉虽然推翻了秦朝,却继承了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的体制。主要包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