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ID:12188558

大小:4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_第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_第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_第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学案七年级备课组2012-2-14【学习目标】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二、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三、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手法。【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2、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学习难点:1、理解三味书屋部分内容;2、掌握生疏难解的词语。【学法指导】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原文,熟记课文中有关生字的注音、生词的解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认真

2、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特点;认真研读课文,领会课文运用对照来突出文章中心的写作特点。【预习导学】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确凿(   )   菜畦(   )宿儒(   )  倜傥(   )(   )敛(   )     脑髓(   )桑葚(   )  斑蟊(   )攒在一起(   )秕谷(   )  拗(   )  盔甲(   )2.解释下列词语长吟:                     机关:鉴赏:                     宿儒: 人声鼎沸

3、:人迹罕至:3.填空。①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代表作有小说集、;散文集。②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第一课时   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4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

4、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合作探究,整体把握   浏览课文,小组长组织交流思考,请书写规范答题: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3.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如何?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4.第9自然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四、细读品悟,明确主旨   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

5、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五、当堂检测1.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

6、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4第二课时一、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3.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二、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根据上下文弄懂语句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语意重点。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

7、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2.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  这一句用猜测、疑问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了童年的鲁迅告别百草园时怎样的感情?3.造句。①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②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 三、巩固练习1.词语练

8、习。①找出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十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②给下面文字的空缺处填上动词,说说这些准确生动而有层次的动作描写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