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目标-网络学习平台

课程教学目标-网络学习平台

ID:12628349

大小:443.8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18

课程教学目标-网络学习平台_第1页
课程教学目标-网络学习平台_第2页
课程教学目标-网络学习平台_第3页
课程教学目标-网络学习平台_第4页
课程教学目标-网络学习平台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教学目标-网络学习平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二期)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测量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ZYKC201305_A03)牵头编制单位武汉市交通学校协作组长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大纲审核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职出版事业部电子分社大纲编制时间2015年1月10日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协作组编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指导[Typetext]Page2编

2、制说明一、本大纲仅供“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专业协作组的单位使用。各专业协作组须根据文本编制要求编写课程教学大纲。二、依据《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项目管理办法》(2013年修订),各专业协作组须聘请第三方机构审核课程教学大纲,并报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备案;须聘请编写顾问,成立专家组,指导协作组工作,并填写在“参与编写人员”中。三、封面中各项内容填写要完整,不能空项。课程名称须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填写,要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一致;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编号与课题编码相同,专业课程的课程编号在课题编码的基础上加

3、“-A01”或“-B01”,其中“A”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B”为专业课/专业方向课,例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为“ZYKC201322-B01”。四、课程教学大纲共分为“课程适用专业及层次”、“课程教学目标”、“课程主要内容及特点”、“课程学时安排”、“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实验实训安排”、“考核评价方式”、“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大纲编写依据与说明”、“参与编写人员”等11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和表述形式参照“课程教学大纲样本”编写。其中“课程适用专业及层次”中的课程层次是指该课程属于文化课、专业

4、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中的哪一种。五、大纲正文文本格式按照文中标注执行,一级标题用宋体,三号,加粗,行前后间隔1;二级标题用宋体,小三号,加粗,行前后间隔0.5;正文用宋体,五号,行间距固定24,每段开始空两格。六、文本保存时,文件名称按照“XX(课题编号)-XX(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命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制20目录一、课程适用专业及层次4二、课程教学目标4三、课程主要内容及特点5四、课程学时安排5五、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5六、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5七、实验实训安排19八、考核评价方式21九、推荐教材及参考资料21十、大纲编写依据与

5、说明22十一、参与编制人员22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制20一、课程适用专业及层次本课程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等电类相关专业,属专业核心课程。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具备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和使用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能力,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子测量和仪器的基本知识。2.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用途、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3.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现代测试技术及智能仪器的功能特点和发展方向。(二)技能目标1.能根据被测对象、电子测量仪器的说明

6、书,选用合适的仪器,正确的测量相应对象。2.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3.会维护、保养电子测量设备。(三)职业素养目标1.通过分析测量结果、数据处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4.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四)安全目标1.养成规范操作职业习惯。2.增强安全文明生产意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制20三、课程主要内容及特点本课程内容主要由电子测量基础知识、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虚拟仪器等十四个项目组成。突出实用性,贴近生产

7、实际。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项目化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课堂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四、课程学时安排本课程总72学时。五、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信息等电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作用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电子测量操作技能,会测量生产生活中常见电参量,并对测量结果加以分析、处理等基本职业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六、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中国

8、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信息化工作委员会制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