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疗效观察

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疗效观察

ID:12663057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18

上传者:U-4187
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疗效观察_第1页
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疗效观察_第2页
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疗效观察_第3页
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疗效观察_第4页
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型黄褐斑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六味地黄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补精活血颗粒的持续性给药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8%,对照组为93.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临床疗效相当,均能有效治疗黄褐斑。[关键词]黄褐斑;肝肾阴虚型;中药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面部出现或浅或深的褐色斑片为主要症状,常见于眼眶附近、额颊、鼻口周围,可连成一片,祖国医学称之灯黧黑斑”、“肝斑”。该病多发生于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慢性病,涂搽不适当的化妆品及日光照晒可加重黄褐斑。从某种意义上讲,黄褐斑只是内在脏腑功能失调的一种外在表现。笔者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结合该病的主要病因病机,采用滋补肝肾与活血化瘀的周期性阶段疗法治疗了62例肝肾阴虚型黄褐斑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定稿)]:① 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②无明显自觉症状;③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④病情可有一定季节性,常夏重冬轻。1.2排除标准:①妊娠和哺乳期妇女、l8岁以下或5O岁以上者;②心脑血管、肝、肾、胃肠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者、精神病患者;③停服避孕药不足半年者;④男性黄褐斑患者;⑤对治疗药物有过敏史者;⑥排除其他疾病(如:颧部褐青色痣、色素性光化性扁平苔藓等)引起的色素沉着;⑦滥用激素以及化妆品引起的黄褐斑;⑧未按要求服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1.3病例来源:为2005年12月~2008年6月的门诊患者,均为已婚女性,共123例,根据就诊顺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年龄28~48岁,平均35.6岁,病程1~l4年,平均4.7年;对照组61例,年龄27~48岁,平均34.5岁,病程1~14年,平均4.8年。两组在年龄、病程方面经均衡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治疗组:采用滋补肝肾方用君山富硒浓缩六味地黄丸,每次3.6g,每日三次。对照组:采用滋补肝肾兼理气活血法治疗,方用补精活血颗粒,具体服用方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若经期月经量过多者则暂停服用药物。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要连续服用药物2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3疗效判定标准和结果3.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003年修定稿)。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O%,颜色基本消失,治疗指数下降≥0.8;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治疗指数下降/>0.5;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治疗指数下降≥0.3;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治疗指数下降<0.3。3.2评分方法:①皮损面积评分:0为无皮损,1为皮损面积<2cm,2为皮损面积2~4cm。,3为皮损面积>4cm;②皮损颜色评分:0为正常肤色,1为淡褐色,2为褐色,3为深褐色;总积分=面积评分+颜色评分,治疗指数=(治疗前总积分一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3.3治疗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未计入统计。治疗组基本治愈l8例,显效3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8%;对照组基本治愈16例,显效3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189,P>O.05)。4讨论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点,按“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治病求本”的原则,结合西医相关理论,在月经周期各个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病理变化特点,选用不同治法与方药以期恢复“肾气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内经》中“肾气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的作用机制同西医学的“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一子宫” 的环路相对应,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月经病提供了理论根据,亦是中医人工周期疗法的主要理论基础。然而周期疗法中的立法用药必须根据“调周”分期,一般经后期多以滋补肾阴、调养冲任为主,经前期治宜因势利导、以通为主、活血化瘀、引血归经,采取经前重加活血,经后重在补肾,从而使瘀血得散,肾虚得补,阴平阳秘。黄褐斑是一个本虚标实的疾病,该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主要病因病机,其中本虚中以肝肾不足为主,而气血瘀阻为其主要的标实之证。中医理论认为面色之荣润枯槁变化与脏腑气血盛衰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正所谓“有诸内必形于外”,其中与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肝体阴而用阳,维持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若肝血虚,肝气滞,均可导致“血不流”,“血不流”不能荣养颜面故生斑。肾属水藏精,肝属木藏血,水木相生,精血同源。如劳倦伤肾,房事不节,致肾精暗耗,颜面失养而发斑。尤其是妇女,在生理上要经历经、带、胎、产等过程,精血耗伤更为突出,故本病多见于育龄妇女。黄褐斑的主要病因病机与月经失调有很多相似之处,主要是肝肾不足及气滞血瘀。患者极大多数是女性,且多数都是妊娠分娩以后开始出现的黄褐斑,考虑到女子的发育生理过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僬,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僬,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同时考虑到女子月经周期这~特殊的生理周期,故笔者采用滋补肝肾法与理气养血活血法两种的治疗方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