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隋唐大运河出土的古陶瓷研究(图)

淮北隋唐大运河出土的古陶瓷研究(图)

ID:12697029

大小:21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18

淮北隋唐大运河出土的古陶瓷研究(图)_第1页
淮北隋唐大运河出土的古陶瓷研究(图)_第2页
淮北隋唐大运河出土的古陶瓷研究(图)_第3页
淮北隋唐大运河出土的古陶瓷研究(图)_第4页
淮北隋唐大运河出土的古陶瓷研究(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淮北隋唐大运河出土的古陶瓷研究(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淮北隋唐大运河出土的古陶瓷研究安徽柳孜运河遗址出土古瓷片唐黑釉枕12宋红陶抱犬仕女坐像12  隋唐大运河开凿于隋大业元年(605年),第一次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通过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贯通,使东西南北中的人流、物流得以畅通,极大地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其中通济渠是隋唐大运河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极其重要,唐宋时期称汴河,“渠广四十步,河畔筑御道,道旁栽柳树”,其沿东汉汴渠(古汴河)流至开封后,与古汴河分道折向东南,经今河南商丘、永城,安徽淮北、柳孜、宿州、泗县,江苏盱眙入淮河,全长650公里,是隋唐大运河连接东西南北的枢纽河道。此渠历经隋、唐、宋三代60

2、0余年,促进了当时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对唐宋王朝的大繁荣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宋红陶襁褓婴孩  重要的考古发现12  1998年,在进行宿州至永城公路濉(suī)溪段改建工程中,濉溪县百善镇以东路段施工时出土了大量的古瓷片、铜钱等,遂上报安徽省考古研究所;1999年初,百善镇以西路段动工,在柳孜村施工中发现大量陶瓷、古钱等,还有一处石构古建筑遗迹。5月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与淮北市博物馆和濉溪县文管所共同组成考古发掘队,对柳孜的石构建筑遗址进行发掘,从5月4日至11月7日,历时200天,布探方8个,累计发掘面积900余平方米。有三项重大发现:一是出土一座宋代石筑码头,二是

3、出土8艘唐代沉船,三是出土了隋、唐、宋、元时期的来自全国20多座窑址的近10万片瓷片,其数量之多,涉及窑口之众,品种之丰富,十分罕见,为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及制瓷业的生产、运销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柳孜遗址古船发掘现场12柳孜遗址出土的金代鱼纹盆  这项考古成果意义重大,被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进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目前正在积极做好前期申报工作。12  安徽省宿州市从2006年4月到2007年9月也有两次汴河故道的考古发掘,据宿州市博物馆高雷先生《大运河宿州段考古成果汇报》说:发掘面积共1

4、064平方米,出土各类以瓷器为主的器物3900余件,涉及20多个窑口,从这次发掘得知河口宽32.6米、底宽20米、深5米,文化层共分9层。2009年10月,淮北市为迎接第五届大运河文化节,对淮北市百善镇老街大运河遗址进行了挖掘,得知文化层共分8层,清理出一批唐宋瓷器。  据阚绪杭先生《淮北柳孜运河遗址发掘报告》:瓷器在柳孜遗址的发掘中大量出土,(这次发掘主要是在唐代地层)整理的瓷片近10万片,器型有碗、钵、盘、盏、盆、罐、壶、瓶、坛、灯、瓷塑、盒,可修复件中碗917件、盘69件、盏119件、盆37件、钵209件、罐129件、壶28件、瓶6件、坛8件、灯4件、盒7件、盂6件、盏托1件、枕9

5、件、瓷塑2件、铃15件、三彩器38件。釉色有黄釉、青釉、白釉、黑釉、彩釉、影青等,多数釉色深浅不一。其中黄釉较多,次为青釉、白釉、酱釉、黑釉等。多数瓷器釉下施一层化妆土,胎釉结合较牢,极少数有脱釉、飞釉现象。器表多素面,有少数点彩、彩斑、三彩及窑变现象。装饰方法有贴花、刻划花、绘花、印花、塑花,少数器物有文字装饰。12  在发掘遗址期间,当地博物馆与文管所也从沿线百姓家中征集到一些残碎瓷器,主要是民间日常生活所用碗、盘、盏、壶、钵等几种器类。唐、五代时期的器物以饼底、平底、玉璧底、窄圏足的碗、钵、罐、壶为主,口沿特征主要是敛口、侈口、圆唇和半圆唇,器壁多较厚重。两宋时期器物的特征主要是:

6、底部大多为圈足,少数为平底,宋晚期内底多有涩圈;口沿特征主要是敞口、敛口、平沿、卷沿、六出筋、八出筋、十出筋、莲花形、葵花形等形式;器壁有浅腹、深腹、弧壁、瓜棱、斗笠形等;釉色以青、黑、白、影青釉为主,少量为黄釉、柿红色釉;装饰手法以胎装饰为主。可基本判定其所属窑口和窑系主要有邢窑、寿州窑、萧县窑、东门渡窑、磁灶窑、巩县窑、长沙窑、鹤壁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定窑、磁州窑、临汝窑、耀州窑、建窑、龙泉窑、越窑及淮北市新发现的烈山窑等,还有一些尚难确定其窑口。  大运河瓷的特点  这些征集到的大量瓷器和发掘的瓷器中,发掘品以唐代长沙窑、越窑、寿州窑、邢窑、巩县窑为多。征集的瓷器中以寿州窑、景德

7、镇窑、临汝窑、磁州窑、吉州窑最多,耀州窑、龙泉窑、越窑、定窑、巩县窑、钧窑、淄博窑次之,还有界首窑、德清窑、密县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南北地区各主要瓷窑产品的时代特征。从窑口及窑系来看,这些瓷器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湖南、山东、安徽、陕西、江西、浙江、福建等省,南北皆有,地域广阔。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所出隋、唐、宋的古陶瓷遗存,从品相上看,可分好、中、差三等。它们分别出土于:1.汴渠河道至宋代束窄后,不再疏浚搅动的隋唐河道两岸各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