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林改造报告范文

低效林改造报告范文

ID:12699527

大小:45.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8

低效林改造报告范文_第1页
低效林改造报告范文_第2页
低效林改造报告范文_第3页
低效林改造报告范文_第4页
低效林改造报告范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效林改造报告范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江位于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全县幅员面积618.8万亩,林业用地386.4万亩,有林地面积355.7万亩,活立木蓄积98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8.77%,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县,也是四川省盆周山区林业重点县。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属大巴山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针叶林、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类型。近年来,通江县先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林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以松木、柏木等纯林和天然林为主的成片有林地,由于受资金困挠,重造林、轻营林,造成林分质量不高、产量低、林分生态系统不稳定等,普遍呈现出长势较差,生态经济效益较低,是典型的低产

2、低效林。一、通江县中幼林和低产低效林现状1、森林资源现状。目前,全县中幼林面积289.7万亩,其中需要抚育的中龄林面积5.9万亩,幼龄林面积21.6万亩,所属重点公益林面积22.6万亩,商品林面积4.9万亩,低产低效林面积95.9万亩,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40.1%,其中中幼林面积88.3万亩,天然林面积54.4万亩,从实际调查情况看,全县中幼林主要以人工植苗造林居多,并主要集中于中、高山区,全县林分结构大多是以华山松、刺杉、刺槐、柏树等为主的纯林,林相单一,结构简单,同时,从林木生长的立地条件看,部分灌木层和草本层残缺,水土保持能力低下,部分灌木层及草本层生长又过于繁茂,林区“

3、小老头树”、“怪型树”、“藤缠树”等现象较多,导致林木长势较差,进而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发挥。2、低产低效林形成原因。一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通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基本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但年分布不均,旱、涝灾害频繁,旱灾为主要灾害性气候。尤其是2007年全县先后遭受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及雨雪冰冻灾害,严重影响了林木生长。全县森林土壤又以紫色土为主,紫色土是在中生代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紫色砂页岩发育形成,其结构松散,可溶性物质含量高,易被水解溶蚀,保水保肥能力差。加之该区紫色土有机质含量低,大部分在1—2%之间,林地土壤瘠薄,

4、厚度多在30cm以下。所以在这种地表上生长的林木极易形成低产低效林。二是栽植树种单一,栽植密度过大。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来,全县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全力开展消灭荒山运动,为尽快将荒山绿化起来,大面积栽植以适宜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乡土树种柏树、松树等为主的纯林,进而为林木生长缓慢、病虫害发生频繁埋下了隐患,这是低产低效林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初期,为确保造林成活率,在栽植密度设计上要求每亩300株,职工在具体操作时甚至每亩高达400余株,虽然达到了绿化的目的,但也造成了如今大面积的“小老头树”、“牵藤树”等。根据在空山林场椒园子工区黑窝子塘林班的

5、调查情况看,1998年营造的日本落叶松纯林,造林栽植密度达每亩430株,2公顷落叶松株数达12900株,其中最大胸径16cm的株数占5%,胸径为14cm的株数占25%,胸径低于12的株数占70%。三是中幼林抚育等管护措施未及时跟上。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我们在造林方式上采取了营造栎、柏、松等混交林,在管护措施上实行了透光抚育管理等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蓄积量,并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由于林场及业主资金有限,对促进林木正常生长的抚育力度远远小于低产低效林增长速度,同时,业主为了较快回收树苗栽植成本,在具体进行透光抚育等管护措施中,往往是砍大留小、砍直留弯、砍优留劣,造成事实上

6、的逆淘汰,保留下来的林分生态、经济效益不高。还有部分低产低效林是因为过度修枝,影响了林木生长造成的。3、中幼林抚育及低产低效林效益评估。一是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不但能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而且有利于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根据2007年雨雪冰冻灾害调查,在幼、中龄林阶段,由于林木密度较大,降雪后承受雪的压力比密度低的林分大,每公顷林冠受到雪压的重量可达500多吨,林木胸高断面上每平方厘米承受的压力达2.5公斤;林木稀疏后,每公顷林冠受到雪压的重量可降到300吨,林木胸高断面上每平方厘米承受的压力可降至0.5公斤。由于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改善了林分的卫生

7、状况,病虫害可下降90%以上,增强了抗灾的能力。同时,经过抚育的林分,林木株数减少,林冠郁闭度下降,使林内光照增加,林内空气、土壤的湿度、温度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同时,抚育地被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有利于提高和更好地发挥森林的防护效能和多种效益。二是中幼龄林抚育投入少,见效快,在一个森林经营周期内(十年)抚育林分与未抚育林分,林分生长量年净增3.0立方米/公顷,十年净增蓄积量30立方米/公顷,新增木材产值9000元/公顷(按300元/立方米计算),是森林抚育费用9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