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

ID:12727687

大小:2.72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7-18

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_第1页
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_第2页
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_第3页
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_第4页
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2讲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萌发,揭开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序幕。其后,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思想近代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汇成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洪流。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又把近代思想的发展带向新的高度。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一直贯穿近代思想历程的始终,复习过程中应把握这一线索。同时复习时还要把近代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融入其中,提高复习效果。知识点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1)地主阶级爱国知识分子林则徐:迈出“师夷长

2、技”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组织人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提出建设新式海军,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他编写了《海国图志》,在书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姚莹:《康纪行》。徐继畬:《瀛环志略》。(2)以洪仁玕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洪仁玕: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缺乏实行的条件。2.洋务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

3、用”,采用西方先进的科技,“自强”“求富”。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客观上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3.维新思想(1)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认为“商富即国富”;郑观应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中法战争后与洋务派分道扬镳,进而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2)康梁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及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①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的

4、外衣和孔子的精神,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②梁启超: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③谭嗣同:冲破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著有《仁学》,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倡导男女平等。4.民主革命思想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不断壮大,他们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反对封建土地制度,主张土地国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的开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形成近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5.激进民主思想(1)前期: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猛烈抨击以孔孟为代表的文化专制和旧纲常伦理,倡导“文学革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作用,形成近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2)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十月革命。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1.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比较两者学习西方的基本内容极为相似,即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生产技术;它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

6、治;两者的思想主张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两者在学习西方的目的上有区别:抵抗派主要为了抵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并在民族自卫战争中运用西方先进技术;洋务派学习西方则主要是用于镇压人民革命,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则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两者在实践效果上有差别:抵抗派由于受到种种压制和打击,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洋务派则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他们的主张得以付诸实施,在中国掀起了长达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知识点二两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1.比较新、旧三民主义背景过程主张评价旧三民主义20世纪初,清政

7、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启蒙思想传播1894年,兴中会首次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1905年,孙中山等人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实现民族独立;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新三民主义在一次又

8、一次的失败和奋起抗争的过程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民权的普遍性、平等性;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2.毛泽东思想(1)背景:①十月革命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