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气密性试验 (3)

新建气密性试验 (3)

ID:12925154

大小:3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9

新建气密性试验 (3)_第1页
新建气密性试验 (3)_第2页
新建气密性试验 (3)_第3页
新建气密性试验 (3)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建气密性试验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燃气管道在安装过程中需进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就是利用空气压缩机向燃气管道内充人压缩空气,借助空气压力来检验管道接口和材质的致密性的试验。根据检验目的又分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  一、强度试验  一般情况下试验压力为设计输气压力的1.5倍,但钢管不得低于0.3MPa,化工管不得低于0.1MPa。当压力达到规定值后,应稳压1h,然后用肥皂水对管道接口进行检查,全部接口均无漏气现象认为合格。若有漏气处,可放气后进行修理,修理后再次试验,直至合格。  二、气密性试验  若是埋地敷设,必须回填土至管顶0.5m以上后才可进行。气密性试验压力根据管道设计输气压力而定,当设计输气压力户≤5k

2、Pa时,试验压力为20kPa;当P5kPa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15倍,但不得低于0.1MPa。气密性试验前应向管道内充气至试验压力,燃气管道的气密性试验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24h,实际压力降不超过允许值为合格。  三、管道通球扫线  管道及其附件组装完成并试压合格后,应进行通球扫线,并不少于2次。每次吹扫管道长度不宜超过3km,通球应按介质流动方向进行,以避免补偿器内套筒被破坏,扫线结果可用贴有纸或白布的板置于吹扫口检查,当球后的气体无铁锈脏物则认为合格。通球扫线后,  套管端部距路堤坡角距离不应小于2.Om。  (3)燃气管道穿越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时宜敷设在套管

3、或地沟内;穿越高速公路的燃气管道的套管、穿越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的燃气管道的套管或地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套管内径应比燃气管道外径大l00mm以上,套管或地沟两端应密封,在重要地段的套管或地沟端部宜安装检漏管;  2)套管端部距电车边轨不应小于2.Om;距道路边缘不应小于1Om。  3)燃气管道宜垂直穿越铁路、高速公路、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  6.燃气管道通过河流时,可采用穿越河底或采用管桥跨越的形式。当条件许可也可利用道路、桥梁跨越河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7.利用道路、桥梁跨越河流的燃气管道,其管道的输送压力不应大于o。4MPa;  将集存在阀室放散管内的脏

4、物排出,清扫干净。考试吧附录E试验方法E.1管道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方法E.1.1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对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取15.0MPa;对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取4.0MPa。    2对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应取13.0MPa。    3对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应取1.5倍系统最大工作压力,系统最大工作压力可按表E取值。E.1.2进行水压强度试验时,以不大于0.5MPa/s的速率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保压5min,检查管道各处无渗漏,无变形为合格。E.1.3当水压强度试验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气压强度试验代替。气压强

5、度试验压力取值: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取80%水压强度试验压力,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取10.5MPa,卤代烷1301灭火系统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取1.15倍最大工作压力。E.1.4气压强度试验应遵守下列规定:   试验前,必须用加压介质进行预试验,试验压力宜为0.2MPa。   试验时,应逐步缓慢增加压力,当压力升至试验压力的50%时,如未发现异状或泄漏,继续按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每级稳压3min,直至试验压力。保压检查管道各处无变形,无泄漏为合格。E.1.5灭火剂输送管道经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还应进行气密性试验,经气压强度试验合格且在试验后未拆卸过的管道可不进行气密性试验

6、。E.1.6灭火剂输送管道在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或气密性试验前,应进行吹扫。吹扫管道可采用压缩空气或氮气,吹扫时,管道末端的气体流速不应小于20m/s,采用白布检查,直至无铁锈、尘土、水渍及其他异物出现。E.1.7气密性试验压力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1对灭火剂输送管道,应取水压强度试验压力的2/3。    2对气动管道,应取驱动气体储存压力。E.1.8进行气密性试验时,应以不大于0.5MPa/s的升压速率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关断试验气源3min内压力降不超过试验压力的10%为合格。E.1.9气压强度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加压介质可采用空气或氮气。气动管道

7、试验时应采取防止误喷射的措施。表E系统储存压力、最大工作压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