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与反思

ID:1294013

大小:4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09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小巷深处》教学设计与反思高碑店八中张成娟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等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体会文章强烈的感情色彩。   (2)通过质疑、合作、探究,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父母对子女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琐事上,认识爱的伟大与无私,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从课文中读懂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难点:学习本文通过

2、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及生活中琐事的叙述来刻画人物、突出中心的特点,并指导学生写作。三、教学方法   1.立足文本,合作学习;   2.重点内容,讨论总结;   3.母爱亲情,领悟体验并现场感受。四、学法指导   (1)课前预习,初步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   (2)精读课文,讨论交流,掌握重点。   (3)互助学习,合作探究,突破难点。五、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朗诵歌颂母亲的抒情诗,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配以满文军的《懂你》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2.请学生以“母

3、爱”为话题,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最想说的话。    3.揭示课题。(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应让教师的情感激起学生感情的火花。)  ( 二)基础知识,落实到位 1.通读课文,用圆圈画出生字词,用波浪线标出最感人的文字。   2.正音、纠错。结合课后字词积累及学生在文中遇到的难懂、难记的字词,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解析重点词。    (三)、整体感悟,各说其悟。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对课文的轮廓有大致的把握。    2.简要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一个的故事。”    3.师生互相交流文中最令

4、人感动的地方,并陈述理由。 预设答案:(1)用自己卖冰棍的微薄收入收养了“我”。(于是,英姨麻利地收了小摊,颇有节奏地用竹棒叩击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来到我身边,随即央求热心人把幼小的我放进了她瘦瘪却温暖的怀里。)   (2)为“我”倾其所有,换置住房。(第二天,巷里的人都看到她拆掉自己住了十几年的小木棚,搬进了小巷最深处那间门口有两个滑溜溜石凳的小房子。)    (3)为“我”改变了泼辣的性格。(我那盲母亲当初是极泼辣的……有人说:“为了这个丫头,英姨改好了!”)    (4)为“我”终年辛勤劳作,苦心经营,勉强支撑这个家。(

5、我曾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到了冬天——冰棍无处可卖的季节,母亲就会操起针线……于是,整整一个冬天,母亲又忙于拆拆洗洗缝缝补补。)    (5)把“我”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    (6)为“我”而骄傲、自豪。(她一直把那篇作文珍藏着,逢人便拿出来给人看,说:“我家莉儿可了不得,老师赞她有出息。”)    (7)为“我”强颜欢笑。(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

6、深深的落寞。)    (8)为“我”克服困难,含辛茹苦供我读书。(她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每月进城给“我”送生活费和营养品,可是,为了照顾我的情绪,每次都默默地让别人带到学校,自己孤零零地回家。)    4.教师小结。    (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盲母深沉、无私、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以感情为纽带,将许多细小的生活情景串联起来。)    四、大家讨论,突破难点    1.文中所安排的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贯穿其中的线索是什么?    预设: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是贯

7、穿全文的线索。    2.“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你怎样来划分?    预设:四个阶段,具体如下:    (1)对生活感到满足,并为有这样的母亲而自豪。    (2)沉默,回避同学,开始厌恶自己的家,不再与母亲相依相伴。    (3)淡忘了家,淡忘了母亲殷勤的招呼声,与家完全隔绝。    (4)悔悟,为自己的虚荣、无知而流泪。    3.我的思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波动,症结在什么地方?    预设:幼时纯真无邪,长大后爱慕虚荣,后来老婆婆的一番话教育了“我”,使“我”从执迷中悔悟,情感回归。    (这一内容既

8、紧扣教材,又让现实中的青少年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并深思,符合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五、冥思细想,迁移延伸    思考:1.文中写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将这位母亲同你的母亲比较一下。    2.课外阅读材料:《父爱》。    (设计以上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们不要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