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ID:12942641

大小:295.50 KB

页数:70页

时间:2018-07-19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_第1页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_第2页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_第3页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_第4页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俞锐敏美国每年有35万人发生心脏猝死,大约70%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为39.82/10万,抢救成功率很低,在美国为1.2-1.8%,拉斯维加斯急救中心达54%,上海市资料统计,成功率不到1%。CPCR的发展历史1956年,Zoll首次成功应用体外电除颤技术1958年,PeterSafar发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1961年,Lown等发明R波同步电复律技术1955年,我国王永昶成功采用胸外心脏按压抢救心脏骤停患者1960年,Kowenhoven

2、明确提出胸外心脏按压的概念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体外电复律现代复苏的三大要素CPCR的三个阶段和九个步骤心脏停搏的判定呼救启动紧急救援系统(九个步骤)A开放气道(airway)B人工呼吸(breathing)C人工循环(circulation)第一阶段基础生命支持(Basiclifesupport,BLS)D复苏药物与静脉通道(drugs)E心电监护(ECG)F室颤治疗(复律、起搏fibrillationtreatment)第二阶段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aclifesupport,ACLS)继续基础

3、生命支持、供氧G病情评估(gauge)H脑复苏(humanmentation)I加强监护(intensivecare)第三阶段持续生命支持(Prolongedlifesupport,PLS)继续加强监护、生命支持、器官(心、肺、肾)功能保护、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最重要的是脑复苏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0”与“指南2005”2000年8月1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在《Circulation(循环)》杂志上颁布了“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cucsitation,CPR)与急症心血管监护(E

4、mergencycardiaovescularcare,ECC)国际指南”(“指南2000”)。1992年开始酝酿制定国际性心肺复苏指南“指南2000”与AHA的1992年“ECC指南”比较世界范围内形成的国际性指南,具有更权威的指导价值以科学研究结果及循证医学为基础对现行的诊治措施进行了客观评价进行了不少的修改更新国际心肺复苏“指南2005”2005国际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会议于2005年1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举行。指南2005将于2005年11月在《循环》杂志上以100页的篇幅面世。指

5、南2000的特征注重强调指南作为治疗的推荐方案、其科学循证根据和国际范围应用的重要性。2005国际会议目的在于:在指南2000颁布并使用5年之后,对近年来又有新的科学研究证据,以及专家们对其进一步的学术评价,再度求得科学上的意见共识,重新修订,更适于全世界范围。“指南2000”与“指南2005”比较ECC范围的扩大 从心脏骤停前到脉搏恢复后将指南的应用限定在没有脉搏和心跳完全停止的患者是危险的,客观上是将某些患者送上了“心脏骤停之路”。终末呼吸(濒死呼吸)即可开始心肺复苏。一系列心脏骤停前情况,如果能得到即时有效的

6、治疗,就可避免恶化到需要复苏的程度。即使治疗无效,病情继续恶化,了解心脏骤停前的病情仍可影响进一步的治疗手段,如危及生命的高钾、过敏反应、几乎致命的哮喘。强调早期除颤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s)在心跳骤停中的应用强调早期电除颤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急救人员应携带除颤器,有义务施CPR,在有除颤器时有权实施电除颤。早期电除颤的原则及早BLS应包括CPR和电除颤两部分第一轮ABCD四步法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Defibrillation第二轮ABCD四步法与第一轮ABCD相同,多了内容,D

7、代表DifferentialDiagnosis院前早期除颤AEDs只需简单培训,非医务人员也可使用;提倡将救命的基本生命支持(BLS)作为公民和社区人员的责任,提出普及公众除颤(PAD)的依据和发展战略,如非专业急救人员的培训(如警察、消防队员、保安等)、AEDs的合理放置(如心跳骤停发生机率大的地方)。求救EMS系统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应成为努力的目标。心跳骤停中80%以上为室颤;1分钟内除颤,成功率提高至90%;2分钟内除颤,成功率提高至60%-70%;6-10分钟内除颤,许多成人患者可无神经系统损害;对室颤患

8、者每延迟电除颤1分钟,死亡率增加7-10%;院前早期除颤早期识别心脏骤停征兆及时抢救大力加强冠心病健康知识教育,普及CPR技术,提高群众对心脏骤停及其早期征兆的识别和应急救护能力对院外高危人群进行生命信息监测,早期干预危急状况病人佩带心电监护器;主要监测对象:非住院的心脏性猝死的高危患者,如AMI出院后监护、各类心律失常等。求救EMS系统后5分钟内完成电除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