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

ID:13095802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0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_第1页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_第2页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_第3页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_第4页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_第5页
资源描述: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18?政治?法律戈尔巴乔夫改革中的”政治参与爆炸”何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休克疗法”不但没有彻底解决苏联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反而被激起的公民政治参与失控引发的”政治参与爆炸”摧毁.经济民主化进程滞

2、后于政治民主化进程,从而引发的”差距效应”是导致苏联出现“政治参与爆炸”的最主要的原因.关键词:政治参与爆炸;差距效应;戈尔巴乔夫中图分类号:D7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847(2010)06—0018—02【作者简介】何萍(1982一),女,黑龙江黑河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国外社会主义.一,”政治参与爆炸”在苏联产生的背景及其含义一场变革的成功与否,看似是多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有其不确定性,但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又蕴藏着必然性.这个必然性应该主要包括

3、:第一,这场变革的指导思想是否科学.只有科学的理论体系才能指导出正确的变革实践.第二,明确这场变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的变革,还是社会制度的变革.振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只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进行的变革,而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第三,变革是否与本国国情紧密相连.照搬照抄别国经验模式往往不但救不了自己的国家,相反还会害了自己的国家.无论是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国家照搬苏联模式,还是拉丁美洲国家照搬美国经验模式搞自由化,其经验教训都证明了只有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变革道路才会取得变革的成功.第四,国家应该对变革拥有可控性.这一点无

4、论是社会主义国家内的变革,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内的变革,都是决定变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显然,戈尔巴乔夫恰恰是还没有做好变革的充分准备,就发动了变革.其结果可想而知.1987年夏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在莫斯科举行抗议集会.1988年2月27—28日,在苏姆盖特发生了亚美尼亚人的骚乱.1989年4月8—9日夜,在第比利斯,大批的格鲁吉亚人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要求格鲁吉亚脱离苏联.打着”民主在危机中”的旗号,俄罗斯民主派于1990年在莫斯科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1990年1月13—15曰,在巴库爆发了反亚美尼亚人和俄罗斯人的浪潮.1991年1月,在

5、维尔纽斯和里加发生了一系列不让波罗的海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行动.1991年的8?19事件中,上万人聚集在莫斯科的白宫示威.不断升级的公民示威反共,反苏浪潮扰乱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计划.在戈尔巴乔夫变革中,苏联公民的政治参与经历了政府激发一自觉参与一热情高涨—政治参与爆炸几个阶段,由变革的推动者最终演变成为变革的终结者.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每一个变革国家深思.着名学者萧功秦教授给予”政治参与爆炸”这样的解释.所谓”政治参与爆炸”主要是指:”在短时间内大量的人涌入政治场所,每个人都向政府提出自己的要求,政府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满足这些要求,于是引发

6、了群体性的挫折感与不满情绪,最后形成革命”.他进一步可以得出”政治参与爆炸”现象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无秩序的表现,其特征是:(1)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极度高涨,甚至失去了理智.(2)国家机器失去了效用.在一些正在向现代化社会过渡的国家里,这种”政治参与爆炸”现象最易产生.二,”差距效应”引发”政治参与爆炸”所谓的”差距效应”理论主要以二战以来现代化进程中国家的政治动乱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它主要是通过三个公式来表明社会变革,公民的情绪,政治秩序三者之间的关系:1.社会动员÷经济发展=社会挫折感;2.社会挫折感÷社会流动机会=政治参与;3.政

7、治参与÷政治制度化=政治不稳定.…第一个公式的含义是:社会动员和经济发展都是现代化过程造成的必然结果,但是两者的社会功能不同,社会动员往往会提高人们的期望;而经济发展虽可以提高社会满足人们期望的能力,但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的速度要低于社会动员,从而造成”需求形成”和”需求满足”之间的差距,使人们产生”社会挫折感”.第二公式进一步揭示:如果社会流动机会较大,”社会挫折感”会有所缓解.否则,它会促使人们通过政治参与向政治体系施加压力.第三个公式表明:如果政治参与扩大,而社会政治制度水平未相应提高,就会导致政治动乱.一方面,响亮的口号使得

8、公民对未来的期望不断提升.首先,戈氏改革刚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改革的新局面,苏共二十七大就确立了”经济加速发展”战略.”加速战略”虽然不符合苏联的国情,但却迎合了苏共领导人期盼国家早日摆脱困境的心情,迎合了期盼多年改善生活状况的公民的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