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县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某县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ID:13111985

大小:2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0

关于某县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某县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某县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某县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某县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某县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XXX县“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建设美好乡村是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未来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近期,我们就全县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现状分析我县国土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85%以上是深山区,库区。2011年,全县人口49.2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2.1万人,占总人口的85.5%;行政村183个,比2000年减少253个,自然村2202个;社区居委会9个,比2000年增加2个;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4.86平方公里,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的41.9%。

2、从村庄规模上看,人口1000人以下的小型村庄为9个,占4.92%;人口在1000—3000人的中型村庄为128个,占69.95%;人口3000人以上的较大村庄为46个,占25.13%。从文化传统上看,有一定历史及文化传统的古村落有24个,占12.5%;后期移民产生的村庄有28个,占14.6%。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新安江干流两岸的村庄有24个,占13%;新安江支流沿岸村庄127个,占70%;高山村庄32个,占17%;有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庄40个,占20.8%;存在切坡建房现象的村庄152个,占79.2%。从交通条件看,省道途经村庄28个,占14.6%;县乡道通达村庄58个,占30.2%;有“

3、村村通”公路的村庄93个,占48.4%。从成长性方面看,人口逐年增长,经济活力日益增强的成长型村庄,主要集中在县城规划区、中心镇所在地,约占全县的30%;人口相对稳定,经济平稳增长的再生型村庄,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特色经济明显的区域,约占40%;人口逐年减少、经济活力下降的村庄,大多是边远山区,增收潜力不足,约占30%。根据美好乡村建设要求,综合来看,发展基础好、经济实力强、村镇面貌优,具备建设“美好乡村”条件的村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城郊型。如徽城镇新路村、古关村、北关村,富堨镇徐村,桂林镇连川村,等等。(2)景区景点型。如徽城镇渔梁村,郑村镇棠樾村,深渡镇漳潭村、绵潭村,雄

4、村乡雄村,金川乡金川村(搁船尖),等等。(3)特色经济型。如雄村乡卖花渔村、富岱村,桂林镇宋村,三阳乡慈坑村,璜田乡蜈蚣岭村,杞梓里镇英坑村。(4)交通便利型。如桂林镇吴川村、山边村,徽城镇南源口村,北岸镇呈村降村、大阜村,霞坑镇霞坑村、河政村,杞梓里镇苏村,王村镇王村,深渡镇定潭村,武阳乡武阳村,等等。(5)徽州古村落。如郑村镇棠樾村、郑村,北岸镇瞻淇村,许村镇许村,霞坑镇洪琴、鸿飞,昌溪乡昌溪村,等等。二、近年来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成就及存在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我县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扎实推进“三化同步”,新农村

5、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一个加快”。即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60个村达到市级新农村建设“十有”标准,30个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两个改善”。一是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累计实施新农村建设项目800多个,改造提升县乡道路106.3公里,延伸“村村通”公路757.5公里,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8所、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226所。二是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累计投入17.3亿元,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校安工程”项目135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83处,新农合参合率超过98%、新农保参保率达90%以上。“三个加强”。一是产业基础得到加强。201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3.2亿元,比2005年翻

6、了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7749元,是2005年的2.6倍。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7户、产值41.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350家。二是建设合力得到加强。争取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整合各级涉农资金7亿余元,完成新农村建设投入11.4亿元。三是民主管理得到加强。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健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民主管理制度日益完善,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新农村建设中,比较成功的村庄采取的典型做法主要有:(1)融入中心城区,拓展发展空间。县城规划区及周边区域,如徽城镇旸村、北关村,富堨镇徐村,桂林镇吴川村,通过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借助城区交通网络、市政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延伸,共享城区优势

7、公共资源。(2)发展乡村旅游,改善村庄面貌。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在景区开发和环境整治中,改善村庄面貌和基础设施条件。如霞坑镇石潭,以发展油菜花摄影游为契机,改造了霞坑至石潭公路,增设上山道路错车道,新开湖山至北山岭循环通道,建成多处停车场,在满足旅游接待的同时,方便了当地居民。(3)培育特色产业,繁荣农村经济。通过“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如卖花渔村盆景、富岱杨梅、宋村葡萄、慈坑山核桃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