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对暴力问题认识的调查

关于青少年对暴力问题认识的调查

ID:13340926

大小:787.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22

关于青少年对暴力问题认识的调查_第1页
关于青少年对暴力问题认识的调查_第2页
关于青少年对暴力问题认识的调查_第3页
关于青少年对暴力问题认识的调查_第4页
关于青少年对暴力问题认识的调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青少年对暴力问题认识的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附页:关于青少年对暴力问题认识的调查——以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为例内容提要:现阶段的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社会问题却难以同步被改善,各类暴力问题却层出不穷并成为一个难题。暴力问题上到国际社会,下至家庭内部,包括社会暴力、校园暴力、家庭暴力等等。而在这之中,家庭暴力关系着每家每户,而它的发生比例在持续升高。另一方面,暴力事件也蔓延到了校园中,学生人群同时兼有施暴者和受暴者两个身份。同时,青少年暴力行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经资料显示,在家庭和校园发生的暴力事件对青少年日后的暴力倾向有一定影响。青少年作为

2、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并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较易在外界诱因下产生暴力行为。因此,我们就其对于暴力认知的问题,主要针对8~16岁青少年进行对暴力问题的调查研究。关键词:家庭暴力校园暴力青少年水头镇一、调查目的:了解青少年对暴力的认知情况,从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现象,并提出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调查时间:2015年7月中旬三、调查对象: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8~16岁青少年四、调查方式:纸质问卷调查五、样本情况:纸质调查问卷200份,实际回收有效样本181份,有效回收率为90.50%。六、调查内容

3、: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段和自我性格认定;(二)被调查者对暴力的认知:包括暴力的基本性质、产生的影响和概念判断;(三)暴力的助长因素;(四)受暴者的经历及应对方式;(五)家庭暴力的性质、产生原因和解决方式;(六)暴力心理的产生。七、调查结果和分析:(一)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1.性别与年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此次的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接近1:1,较为合理(表1)。在年龄段分布方面,小学3到6年级占据了约75%的比例(表2)。因此,此次调查对象是以小学3到6年级为主(年

4、龄层约为8-12周岁),初中及小学1、2年级为辅。性别人数女93男88表一年级小学1、2年级小学3、4年级小学5、6年级初中及以上人数16726330表二2.自我性格认知:图1.21我们对181名青少年的自我性格认定进行调查,有超过一半的青少年(55.45%)性格开朗,对外交流顺畅,容易融入集体,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有2.73%选择了“刚毅”,并且全部为男生。有17.27%的孩子选择了“其他”(图1.21)。在其他的孩子中有8名孩子描述自己属于性格突变类型,当中的3名孩子在情景题中选择了在某些情况

5、下会实施暴力。他们大多性格、情感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进入社会后往往缺乏对社会、家庭的责任感,法制意识薄弱,遇事容易冲动且不计后果。美国旧金山“弗里德曼思维研究所”(FriedmanBrainInstitute)曾关于暴力和性格进行过深入研究,他们表示一个人是否具有暴力倾向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决定了,只不过具有暴力倾向的人在其童年时不会完全表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内心会渐渐习惯这种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此时暴力倾向就会与这个人的性格完全融合为一体,从而将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结合起来,这就是

6、人们暴力倾向的由来。(二)被调查者对暴力问题的基本认知1.对暴力的性质认识:你觉得暴力行为是正义感的体现吗?即儿童和青少年对暴力的价值认定。图2.11选择“是”的青少年有3.64%,其中100%是男生。正义感本身就包含杜绝残暴的发生,但仍有部分孩子认为暴力是声张正义的行为,36.36%的孩子认为“不一定”,说明暴力问题在青少年当中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孩子们眼中,正义感挟裹下的暴力有其存在的意义,施暴者的英雄形象也随之树立(图2.11)。2.暴力的影响:你觉得暴力行为是否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影响?图

7、2.21有60%的青少年认为暴力会对人带来精神影响。但仍有13.64%的青少年选择“不会”。不管是肉体暴力还是精神暴力,都会对受害者带来心理、精神上的改变。对心理造成永久性损伤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精神影响不仅指伤害,还包括被人们忽略的儿童青少年模仿心理,对于受到暴力的摧残、玩暴力游戏甚至观看暴力视频和漫画的孩子,在受到熏染后易产生攻击性思想,会将暴力蔓延。23.64%的青少年不能确定是否会带来精神影响。3.暴力的概念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暴力行为?图2.31我们从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校园和家庭角度进行调

8、查,有38.18%的青少年认为教师体罚和家长打骂是暴力行为。与教师体罚(17.27%)相比,有更多(20.91%)的青少年认为家长打骂孩子才属于暴力范畴。23.64%的青少年认为两者都不是(图2.31)。暴力行为的定义是以人身、财产为侵害目标,采取暴力手段,对被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害,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健康与自由的一种行为。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打骂孩子这一方式对于中国社会而言是具有很明显的文化因素的,很大一部分中国家长骨子里的思想就是在打骂中教导孩子,但这一打骂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