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结构及影响结果研究

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结构及影响结果研究

ID:13400490

大小:313.76 KB

页数:69页

时间:2018-07-22

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结构及影响结果研究_第1页
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结构及影响结果研究_第2页
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结构及影响结果研究_第3页
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结构及影响结果研究_第4页
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结构及影响结果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结构及影响结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导论1.1研究缘起目前,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已受到我国政府、高校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有人认为,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交汇点最终表现在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三者之间结构性矛盾:真正需要大学生的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大学生想去的单位又进不去。社会急需的专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数量很少或者暂时没有。有人认为出现这种状况是由我国人才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主体不明晰、对运行机制认识不清造成的,就业市场没有为高校毕业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单一且不通畅,造成毕业即失业的窘迫局面。但面对

2、同样的社会环境,我们不得不深思,为什么有些毕业生能够顺利地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而有些却面临着没有企业问津的尴尬局面呢?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他们的可雇佣能力是否有差异,这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的高低,对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三者都有很大影响。高校毕业生如果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择业心理以及较好的求职方法可以增加其被雇佣的机会。因此,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的高低与其自身发展密切相关;从高校角度来看,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他们能否顺利就业,事关高校的声誉、生存和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可雇佣能力,促进高校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实现社会人力

3、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是高校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因此,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的高低不仅决定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也决定了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而用人单位不惜重金聘用大学生,实质是要利用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单位服务。合理选才、优化用才、人尽其才也将极大的制约该组织的最终绩效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至关重要。目前对大学生可雇佣能力的研究是继大学生素质研究之后的又一个热点问题。学术界正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最终被雇佣的各种因素,如经济学、社会学、政策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统计学、生态学都有过相关研究。它们有的从经济发展水平

4、、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城乡差异、教育体制等宏观角度思考;也有的从毕业生个体特征的差异对其在劳动力市场中、求职中不同需求和结果的微观层次分析。虽然各个学科从宏微观角度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都有过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着重于理论方面,真正运用量化的研究是少之又少。既然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对高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己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研究者认为,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在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的同时,应有针对性。如果有一个确定的可雇佣能力结构,那么高校毕业生就可以将其作为参考因素,弥补自身不

5、足,增强其可雇佣能力;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也可以按此结构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使学生做好心理、知识、能力上的准备,及时应对社会需求,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而用人单位也可以依据实体特点,落实最佳人选,规避投资风险。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找出可雇佣能力的结构成分,构建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结构模型,确定影响可雇佣能力的影响因素,这个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异常迫切。而这也正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本研究的重点与难点。1.2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研究课题的意义1.2.1现实意义

6、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学应届毕业生作为新增的劳动力代表就业日益艰难。可以想见,中国就业战略的重点可能正逐步转移到这些青年人身上。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高等教育者迫切想知道什么样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有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工作绩效作为参考,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不能确定,造成了“疑人不用”的现象,他们也迫切想知道雇佣哪些学生风险最小、成本最低。因此,探索高校毕业生可雇佣能力的层次、结构、并对各要素进行测量,对毕业生的可雇佣能力进行筛2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查,是有针对性的提高毕

7、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用人单位选才精确度的共同落脚点。1.2.2理论意义本研究是近几年来心理学、教育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就业心理、学习动机等是心理学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交叉部分。有些研究者从就业心理的社会母系统、就业心理子系统结构和就业心理维度归因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途径[1]。但从高校毕业生角度提出可雇佣能力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这是因为高校毕业生所面对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一方面工作环境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供求关系在发

8、生变化。此外,外界评判学校教育状况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由单一衡量学生的考试成绩到同时考察学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率指标的转变。不可否认学生的成绩对就业有一定的作用,但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