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青年可雇佣能力实证研究

进城务工青年可雇佣能力实证研究

ID:33810400

大小:116.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1

进城务工青年可雇佣能力实证研究_第1页
进城务工青年可雇佣能力实证研究_第2页
进城务工青年可雇佣能力实证研究_第3页
进城务工青年可雇佣能力实证研究_第4页
进城务工青年可雇佣能力实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进城务工青年可雇佣能力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第4期人口学刊No.4,2010(总第182期)POPULATIONJOURNAL(Tot.No.182)进城务工青年可雇佣能力实证研究———以吉林省建筑行业为例彭建娟(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5)【摘要】可雇佣能力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与培训机构在这一能力开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吉林省建筑行业为例进行问卷调查,构建进城务工青年可雇佣能力指标体系。研究表明,虽然这一群体可雇佣能力与其收入及所持有的培训证书显著相关,但却与教育、培训经历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我们应更多关注对这一群体的培训过程与培训后续服务的更好衔接,为学员终生可雇佣能力开发提

2、供量身定做的培训方案,并缓解进城务工青年地域转换过程中的心理调适问题;还可通过证书获取解决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在教育形式和对象上应在细分受众基础上加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教育与培训机构应更多实现资源共享。【关键词】进城务工青年;可雇佣能力;建筑行业;吉林省【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4-129X.2010.04.007【文章编号】1004-129X(2010)04-0048-06【收稿日期】2009-12-16【基金项目】团中央规划研究课题:基于雇佣能力开发的进城务工青年群体发展研究(2008G

3、H076)【作者简介】彭建娟(1972-),女,吉林长白人,管理学博士,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系副教授。结构、社会排斥和社会分化等问题上;二是经济学一、引言视角,包括劳动经济学方向和发展经济学方向;三中国目前就业压力很大。一直以来,中国劳是管理学视角。动力市场总体供给大于需求。同时,目前所处的可雇佣能力是一个系统概念,教育与培训机工业化过程加快阶段使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数构在这一能力培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以量巨大,2010年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人数将发展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依托,以建筑[1]达1.8亿。业进城务工青年群体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点,通过建筑

4、业是劳动力高吸纳产业。作为劳动力密调查问卷量化描述这一群体的基本属性。应用因集型产业,自从1984年实行弹性用工制度以来,子分析法对其发展现状进行量化分析,以找寻这[2]建筑业每年吸纳农村转移人口的1/3左右,建一群体可雇佣能力开发中的规律性所在。筑业每年新增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平均约为310万[3]二、可雇佣能力理论概述人。提高这一行业进城务工青年的可雇佣能力将为建筑业更好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全国从哲学上讲,能力是指主体所具有的认识和城镇化进程及发展地方经济作出贡献。改造客观世界的力量。可雇佣能力(Employabili-学术界对建筑业进城务工青年群体的研究视t

5、y)的解释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和英国。角大致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人口学与社会20世纪50年代可雇佣能力概念逐渐系统化,包[4]学视角,研究多集中在进城务工青年的社会心理括“社会医疗就业能力”和“人力政策就业能—48—[5]力”。前者强调员工利益最大化的途径可通过何系统都有自身的有机构成、属性及功能,并形成企业与员工互相支持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来获系统的目标。综合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系统属性得;后者关注有困难的失业群体,提出多主体参与和功能的分解,找出它们对系统总目标的作用与提高就业能力。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视角逐联系,再通过系统综合,对系统的综合价值做出评

6、渐转移到教育培训机构,将重点放在了教育培训价,以提示系统的状态和发展规律。综合评价指机构的可雇佣能力开发责任研究上,以面对日益标体系由被评价对象的目标层、准据层及衡量其[6]严峻的就业市场压力。内在因果及隶属关系的指标层构成。可雇佣能力指所有的个人在劳动力市场的多设计可雇佣能力这一指标体系隐含了三个假种岗位上成功实现自我的能力和意愿。可雇佣能设:一是可雇佣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多维度因子累力是社会人力资本积累的前提条件,它在时间维积的过程。这些因子构成具体见表1。二是可雇度上不仅涵盖决定个人在劳动力市场的目前价佣能力是可以被培养提升的。良好的个体初始状值,还包括其在未来

7、职位上所具有的特征和价态与较强的能力提升意愿有正相关关系。主体初[7]值。除此以外,它还包含个人在劳动力市场目始状态不佳可通过积极的能力提升战略和变革过前和未来职位所具有的个人特性和关联情境。可程加以改善。初始状况较好的个体,如果忽视能雇佣能力是可迁移的核心技能的组合,表示的是力维持、提升将会被迅速赶超。同时,这一提升过职务上(岗位上)所必需的(functional)和能够成程要较好重视构成因子的协同提升,这为其后可[8]为现实的(enabling)知识、技能和态度。可雇佣雇佣能力提升路径提供理论依据。三是可雇佣能能力涵盖了人们获得、维持和在就业中取得进步力是一个

8、系统概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