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

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

ID:13460170

大小:1.65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2

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_第1页
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_第2页
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_第3页
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_第4页
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_咏怀八十二首(其一)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当时明帝曹叡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阮籍本来在政治

2、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

3、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诗眼?忧思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4、“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有何特殊的喻意呢?孤鸿给人一种失群无依之感,就如同阮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独立的人格,而哀号则反映出其内心的愁苦、悲哀。翔鸟顿生无处栖生之哀。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阮籍空怀满腔的才华和抱负,结果却一直在当时黑暗的政治环境下找不到一个施展抱负和才华的舞台。由此看来,前面的意境应该在于营造凄清冷落的氛围,表达孤寂悲凉的心境。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忧思?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

5、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所谓“忧愁思虑”,具体来说应该是“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愁、伤感”。主题: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本诗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起坐弹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这首诗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

6、人“忧思独伤心”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情寄托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深夜不眠的弹琴者中,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正是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闷的形象写照。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

7、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阮籍诗的贡献1.开辟黑暗压迫中状物抒怀之路其咏怀诗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其风格悲愤哀怨、隐晦曲折,“文多隐蔽,百代以下,难以情测。”(李善《文选注》)生在易代之际,高压之下,常恐遭祸,故抒其怨愤,不能不欲露故藏,欲言又止,常常借助比兴、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感情、寄托怀抱阮籍诗的贡献2.推动五言诗的发展3.组诗形式的存在《咏怀》开创了我国五言抒情组诗的体例,自此之后,作者代不乏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