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剪梅教案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剪梅教案

ID:41464544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25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剪梅教案_第1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剪梅教案_第2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剪梅教案_第3页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剪梅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剪梅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剪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过程与方法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回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诗人身世。体会诗人情感。重点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难点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一、《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导入  《滕王阁序》里我们学过这样的句子,“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阮籍嗜酒如命,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架车而行,路尽而返。那么他为什么如此“猖狂”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阮籍的世界,走进他的《咏怀八十二首》(其

2、一)二、作家作品1、生平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他的父亲“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是著名的。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   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晋书•阮籍传》)   小组讨论1题1组2

3、题2组3题3组4题4组5题5组6题6组7题7组8题8组教师介绍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怀有不满,但同时又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2、创作   阮籍是“正始文学”的代

4、表,继承了《诗经》、《楚辞》及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贡献。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是总计平生所作诗,总题为“咏怀”。抒写内心的苦闷,揭露现实的黑暗,充满愤世嫉俗之情,限于政治环境,《咏怀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借古喻今的手法,诗旨遥深,隐晦曲折。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课文是阮籍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中的第一首,有序诗的作用。三、诗歌鉴赏1.朗读诗文.找出诗歌的诗眼忧思。  诗人为什么会如此忧思?(过渡)   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

5、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忧思独伤心。”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失望和愁闷的心情。3.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情感的?  答:动作描写——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三、四、五、六句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象征——清风明月象征志趣的高雅、品行的高洁。“孤鸿”给人以失群无依之感,“翔鸟”令人顿生无处栖生之哀,象征自己,寄托一种绝对的孤独感,一种幽深而难以名状的愁绪。以动写静——所见者清风、明月

6、,所闻者哀鸿、鸟鸣,皆以动写静,写出寂静凄清的环境,以映衬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直抒胸臆——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4.诗歌小结   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即时背诵。二、《一剪梅》教学过程:(一).导语:结合学案勾画重点教师介绍朗读诗文1.请找出诗歌的诗眼?2.(过渡)教师结合背景分析原因3.诗人是如何表现他的忧思的?小结:1.意象:明月、清风造成一种凄清的气氛,也象征志趣的高雅、品行的高洁。孤鸿、翔鸟象征内心的孤寂。2.艺术构思:开篇直抒胸臆,中间借景抒情,结尾直接抒情点题。3.意境:清幽冷寂。4.情感:孤独苦闷忧愤。     “在我国词坛

7、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二).作者及背景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山东)人。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境遇孤苦,词情凄黯,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擅用白描

8、,创立了雅而不难、易而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