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一分与除法-平均分》教案

小学数学《分一分与除法-平均分》教案

ID:13661123

大小:22.3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3

小学数学《分一分与除法-平均分》教案_第1页
小学数学《分一分与除法-平均分》教案_第2页
小学数学《分一分与除法-平均分》教案_第3页
小学数学《分一分与除法-平均分》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分一分与除法-平均分》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分一分与除法——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上海二期课改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第一学期第29~31页【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平均分”是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不仅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且也是以后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因此,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体验平均分的方法作为本堂课的重点,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乎学生今后的学习,1、分饼干就“平均分”这一课,教材先出示3个小伙伴分15块饼干,小丁丁得到6块,小胖得到4块,小亚得到5块,通过“为什么小丁丁比我多?”这一争议,引发学生的思考,从原先各人分得的饼干数不一样多,到最后调整为每人分得同样多的饼干,使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平均分”的

2、含义,即每份分得的数量要一样多。2、分草莓“有12颗草莓,4人平均分,每人能分到几颗”,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重视从分法角度使学生学会平均分的分法,并且教材呈现出平均分的两个数学模型,由此引入除法的算式。12=□×4平均分的过程:每一次分掉4个,12里有几个4?12÷4=□12=4×□平均分的结果:每人分到一样多,12里有4个几?学情分析:1、平均分4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分东西”是有经验的,但他们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有分的一样多的认识,但没有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由于积累了“几里面有几个几”的知识基础,学生在总数较小、份数较小的情况下,凭经验和猜测,能很快地得出平

3、均分的结果,一旦平均分的结果没有那么“直观”,那该怎么办?2、除法算式相较于乘法,除法是更为抽象的一种运算,也是学生初次接触的一种运算,即使学会用2、4、8、5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但是对于理解除法的意义还是有难度的。因此将除法算式的含义与平均分的过程结合起来的这个环节,是学生知识框架的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把饼干从“任意分成3份”到“平均分成3份”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经历将平均分问题抽象为除法算式的过程,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认识数学

4、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点、难点】1、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棋子;操作活动记录纸【教学过程】——点亮智慧星,探究新知识一、“不公平”的情景创设——诱发学生思维1、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分饼干”情境图以及小胖的文字信息:“为什么小丁丁比我多?”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得出“这样分不公平”。3、教师引导:那怎么做比较好呢?为什么这么做?4、媒体演示,将小巧的一块饼干递给小胖。5、揭示课题:每人分到的个

5、数一样多,叫做平均分。46、点亮6颗智慧星:勇于质疑,公平公正。{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好胜心强,他们通过小胖的抱怨声,发现“不公平”的现象,会纷纷指出这种分法不对。教师通过引导“怎么办?”、“为什么这么做?”诱发学生思维,使他们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得出“每人分到的个数一样多,叫做平均分。”}二、“怎么分”的问题解决——活跃学生思维1、出示辨析题,巩固“平均分”概念2、第一次分:把6颗草莓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该怎么分?可能出现的情况:1个1个地分或2个2个地分。不管怎样分,每人分得的个数一样多。2、第二次分:不告知草莓的总数,如果还要平均分,最少再拿几颗草莓?

6、追问:为什么拿3颗?3、第三次分:小巧也来了,现在12颗草莓,4人平均分,每人能够分到几颗?学生同桌合作完成,边分边说,每次拿出4颗,1人1颗。4、交流汇报,教师总结每次拿4颗,12里有几个4?→12=□×44人平均人,12里有4个几?→12=4×□5、点亮6颗智慧星:积极参与,合作互助。{设计意图:在巩固了“平均分”的概念之后,设计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平均分的过程中。起初,学生在完成平均分的任务时,只会关注平均分的结果,因为在总数和份数很小的情况下,通过经验和适当调整,就能得出结果,而不需要深究平均分的过程,但当总数或份数很大的情况下呢?因此,花一些时

7、间和精力让学生掌握平均分最原始的方法,即根据份数拿出相应的数量,其实是为了他们更长远的发展。}三、“学除法”的新知传授——构建知识框架1、引入除法算式:上面这两道题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12÷4=□42、介绍除法算式:被除数、除号(由来)、除数、商。3、练习巩固:出示教材第31页题3。4、点亮6颗智慧星:习得新知,现学现用。小结:求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设计意图:在出示了平均分的两个数学模型后,紧接着出示除法算式,可以让学生将平均分与除法算式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装袋、度量直到分草莓,学生依靠的都是乘法算式来解题,在一定量的积累上,引入除法,达到了质

8、的飞跃,适时且必要。}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