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课笔记:词句格式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课笔记:词句格式

ID:13764533

大小:31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4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课笔记:词句格式_第1页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课笔记:词句格式_第2页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课笔记:词句格式_第3页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课笔记:词句格式_第4页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课笔记:词句格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课笔记:词句格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02课笔记:词句格式1一、两种书法作品  学书法,当然要写出作品,书法作品两种:一种是临摹作品,另一种是创作作品。临摹是入帖,取他人之长;创作是出帖,发挥自己特点。学书法,就要走过这两步。  别以为临摹作品就是水平低,创作作品就一定高。历史上书法家有大量临摹作品,包括最著名的书法家都重视临摹。如《兰亭序》就有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临摹作品。   又如智永《千字文》,很多书法家都临写过。这一幅是传为宋高宗赵构临虞世南《千字文》。原本可能是虞世南临智永,那这一本就是两重临写本了。但赵构这个皇帝有个怪脾气,他经常把自己写的作品标为古人写的赐给大臣。  这是潘伯鹰先生临《阴符

2、经》。看清楚,这是一行五字,格式和《阴符经》原作一样。了解书法三大要素之后,如果你暂时还没有创作能力,至少可以临帖了,临帖也能产生作品。   这是沈尹默先生临《倪宽赞》,注意他每行七个字,格式也和原作一样,但原作有格线,沈老没有。你看第三行和第四行有明显的大小。究竟在临摹和创作中应该怎样安排词句,这就涉及格式问题。  二、格式通例  有通例就有特例,书法作品有各种形制,如条幅、扇面、对联、横幅、尺牍等等。不同形制的作品写起来格式还有一些不同。我们先了解格式通例,将来讲到不同形制再讲特例。  2.1标题  大家知道,古文是直排的,我们拿一本线装书就可以看到当时的格式。一本书,首先是标题

3、。标题有总标题、小标题等等,用现代的编辑术语来说,就是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以此类推。  如这本《御览书苑菁华》,一眼可以看到三个标题。一级标题书名是顶格写的,也就是不留空格。二级标题“书法上”三个字,低了两格,以清眉目。三级标题“秦汉魏四朝用笔法”,再低一格。我们开始用到空格了,空格在作品中是表示某种意思的。   可以说,格式是随着印刷发达而逐渐严格起来的。越是早期的书写作品,格式就越没有统一规范。印刷之前靠手抄,未必人人遵守统一格式,写起来经常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如《阴符经》,“阴符经”三个字是一级标题,“上篇”是二级章节标题,但没有低一格。如果给明清人来写《阴符经》,“上篇”可能是

4、这样的。  如果标题很长,就会出现占两行甚至更多行的情况。你看这个唐人作品,抄写唐代二十七人的诗歌。有些标题比较短,只占一行。但有些标题很长,占了两行。   如果不喜欢标题转行,或者标题太长和正义相混,你看这个唐人手抄的《妙法莲华经》卷八“承受喜功德品第十八”,第一行标题和正文相比,明显写的密集。  抄经的标题往往如此,特别紧密。经文通常每行十七字,但标题不同,他要的是标题保持在第一行,有时标题下还要写其他内容,所以必须留出空间,不紧密不行。   现在的排版,一级标题字号比较大,然后逐级缩小,像微软办公室简报中,预设各级标题字号大小是这样的。现在的书籍,你可以看到标题明显大过正文。 

5、 但唐以前书籍主要靠手抄,拿唐朝孙过庭《书谱》为例,“书谱卷上”,书名和卷数跟正文大小一样,没有字号问题。宋以后木版书成行,但标题字号大小和正文一样。   2.2卷数  如果一个作品很长,好像一本书那样,就会分卷数。卷数通常写在标题之下。  再看这一本,这是《四库全书荟要》,很大的丛书,里面收有一本《孟子传》。一级标题下有“卷二千九百八十二”,这是《四库全书荟要》的卷数。二级标题《孟子传》低一格,下有《卷一》是《孟子传》的卷数。三级标题《梁惠王章句上》,《孟子传》这一章分为上下。这里有三个标题,每个标题下分别注明自己的卷数或章节上下。   这种很大很厚的书,你可能读到一半忘记是第几卷

6、了,所以一卷结束还会把卷数提醒一下。如《孟子传》第一卷结束,在最后一面最后一行又写了一次标题和卷数。注意这是二级标题,在卷首低一格,卷尾也要低一格。也就是说,在一本书中,同级标题高低是一样的。  早在唐人抄经中,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做法。经卷往往很长,所以在结束处,把标题和卷数又重写了一次,提醒你读完了哪一卷。  至于标题和卷数字号大小,刚才已经讲过,应该跟正文一末端,最多只是密集一些。这只会在很长的作品中使用,内容短小的无需如此。  2.3姓名  姓名要写清楚,是词句的作者,还是抄写者的姓名。如著名的隋朝作品《出师颂》,抄写的是一首诗。“出师颂”是诗的标题,下面有“史孝山”三个字,这究

7、竟是这首诗的作者,还是抄写者的签名,就有争议。最好是写多几个字,把意思写清楚。   如陆柬之《五言兰亭诗》这个作品,标题下清楚地写明“陆柬之书”。这就是说,他只是抄写《五言兰亭诗》。  但陆柬之另一个作品《文赋》,只有标题,前前后后都没有名字。学术界比较谨慎的是“传为陆柬之书”。当时为什么没有签名呢?可能是写给自己用的。晋唐时期的作品,很多没有签名。王羲之《兰亭序》《黄庭经》都没有签名。《兰亭序》的真伪引起过大争论,可见作品签名是重要的事。   孙过庭《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