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

制冷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

ID:13941815

大小:58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5

制冷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_第1页
制冷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_第2页
制冷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_第3页
制冷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_第4页
制冷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_第5页
资源描述:

《制冷课程设计指导书20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制冷课程设计一、目的1、了解冷冻站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2、学习设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3、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二、设计任务市某厂空调楼,空调系统总冷负荷kW,末端装置为风机盘管,要求冷冻水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制冷系统以氨为制冷剂。三、其它原始资料1.水源:自来水,利用冷却塔实现冷却水循环使用。2.室外气象参数:冷冻站所在城市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3.土建资料:制冷机房、休息室、操作间的面积、高度等具体尺寸由学生自行确定,并提资料给土建专业进行设计。四、设计内容及要求(一)制冷压缩机型号、台数的确定1.确定制冷系统的

2、总制冷量式中Q0——制冷系统的总制冷量(kW);Q——用户实际所需要的制冷量(kW);A——冷损失附加系数,由于制冷设备、制冷剂、载冷剂管路等的冷损失而带来的附加系数。一般对于间接供冷系统,空调冷负荷小于174kW时,A=0.15~0.20;空调冷负荷为174~1744kW时,A=0.10~0.15;空调冷负荷大于1744kW时,A=0.05~0.07。对于直接供冷系统,A=0.05~0.07。《制冷技术》,《制冷设计规范》。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型式活塞式制冷系统,氨为制冷剂。系统型式:多机组并联系统。-10-1.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根据空调系统对冷冻水温度的要求及

3、当地冷却水源、水质、水温、气象条件,确定蒸发温度te、冷凝温度tc,吸气温度t1、过冷温度tg。在压-焓图上绘制出制冷机的运行工况。(1)蒸发温度te的确定其值取决于所采用的冷媒种类及蒸发器的形式。①以水或盐水为载冷剂,当采用卧式壳管蒸发器时,蒸发温度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即:式中——对数平均温差(℃),对于介质为氨-水的卧式壳管蒸发器取46℃;——蒸发器入口载冷剂温度(℃);——蒸发器出口载冷剂温度(℃);——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对数平均温差见《制冷技术》P156。②以水或盐水为载冷剂,当采用螺旋管式蒸发器时,蒸发温度可根据蒸发器出口载冷剂温度决定,即:式中:——蒸发

4、器出口载冷剂温度(℃)。须取整。(2)冷凝温度的确定冷凝温度按照对数平均温差来计算:式中:——冷凝器入口冷却水温度(℃);——冷凝器出口冷却水温度(℃);——制冷剂的冷凝温度(℃)。冷凝器对数平均温差的取值见《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二版》P74表4-5,或《制冷技术》P154表8-1。对于使用冷却塔的冷却水系统,冷凝器入口冷却水温度按下式计算:式中:——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求温度(℃);-10-——冷却塔的冷幅高(℃),即冷却塔出水温度与湿球温度之差。对自然通风冷却塔或喷水池,=5~7℃;对机械通风冷却塔,=2~4℃。见《制冷技术》P151。,取整。冷凝器出口冷

5、却水温度按下式确定,见《制冷技术》P151。立式壳管式冷凝器:卧式或组合式冷凝器:淋激式冷凝器:(3)压缩机吸气温度的确定当系统无回热循环,且吸气管保温良好时,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应根据过热度确定。即:对于氨制冷剂,=5~8℃,见《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P25。(4)再冷温度的确定对于设置再冷却器的制冷系统,通常取再冷温度比冷凝温度低3~5℃,即:本设计不设再冷却器,再冷度忽略不计。(5)制冷剂压-焓图的绘制注:012345表示空调工况,0’1’2’3’4’5’表示设计工况。标准工况参数查阅《制冷技术》P69。1.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压缩机配套电机功率-10-(1)压缩

6、机型式常用的制冷压缩机有活塞式、离心式和螺杆式等。中、小型冷冻站多采用活塞式制冷压缩机;大、中型冷冻站一般采用离心式或螺杆式。(2)压缩级数应根据设计工况的冷凝压力与蒸发压力之比来确定。一般若以氨为制冷剂,当时,采用单级压缩;当时,采用双级压缩。若以R12、R22、R134a为制冷剂,当时,采用单级压缩;时,采用两级压缩。(3)压缩机容量及台数式中:n——压缩机台数(台);Qog——单台压缩机设计工况下的制冷量(kW)。压缩机容量及台数应满足:①制冷量满足负荷要求;②对与大、中型制冷装置,不宜少于2台,且应选择相同系列的压缩机;③台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考虑备用。活塞式制冷压

7、缩机设计工况下制冷量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直接计算法式中:Vth——压缩机的理论体积输气量(m³/s);——设计工况下单位容积流量制冷剂的制冷能力(kJ/m³);——压缩机设计工况下的输气系数,见《制冷技术》P61,62。2)换算法同一台压缩机不同工况下的制冷量不同。压缩机铭牌上的制冷量,一般是指名义工况或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将设计工况下所须的制冷量换算为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标准工况下的制冷量(kW);——设计工况下的制冷量(kW);-10-——压缩机标准工况下的输气系数;——标准工况下单位容积流量制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