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清理机使用与维护

抛丸清理机使用与维护

ID:1397912

大小:2.69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7-11-11

抛丸清理机使用与维护_第1页
抛丸清理机使用与维护_第2页
抛丸清理机使用与维护_第3页
抛丸清理机使用与维护_第4页
抛丸清理机使用与维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抛丸清理机使用与维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抛丸清理机使用与维护培训常州精棱铸锻有限公司肖建平2012.9.19大纲抛丸机的基本结构及原理;抛丸工艺;保养及维护;抛丸机安全操作规程。抛丸清理目的1.抛丸是利用高速旋转的叶轮把小钢丸或者小钢丸抛掷出去高速撞击零件表面,可以除去零件表面的氧化层。同时钢丸高速撞击零件表面,造成零件表面的晶格扭曲变形,使表面硬度增高,是对零件表面进行清理的一种方法,抛丸常用来铸件表面的清理或者对零件表面进行强化处理。2.抛丸能使零件避免表面残留高的张应力,产生压应力而提高其疲劳强度。1.抛丸机的基本结构及原理室体部分料仓部分流沙阀抛头部分滚道部分提升机部分绞龙部分风道部分除尘

2、机部分传动部分控制电源柜部分空气压缩机抛丸机简介1.抛丸机的基本结构1.抛丸器的结构1.抛丸器的结构1.抛丸器的结构主要是由以下部分组成:叶片、护板(顶护板、侧护板、端护板)、定向套、分丸轮等组成。叶片端护板定向套分丸轮侧护板盖在上面为顶护板1.抛丸器的结构原理图1.抛丸机的基本结构(3)螺旋输送器螺旋输送器是直接安装在抛丸室底部的漏斗上,出口与提升机相连,螺旋叶片将抛丸后撒落下的丸渣混合物均匀的集中到斗式提升机。螺旋输送器是由摆线针轮减速机、螺旋轴、输送罩、带座轴承等组成,是一种标准的丸砂水平输送设备,是弹丸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螺旋输送器的结构说明:螺

3、旋输送器部件,通用性、互换性高、稳定性可靠,整体焊后加工以保证同轴度。本部件的螺旋叶片采用16Mn材料,其内外圆均特殊工艺进行加工后拉伸而成,节距和外圆尺寸均十分精确,提高了使用寿命。在清理室底部,将砂丸混合物集中输送到提升机的底部,有效的降低了提升机的高度,省除了设备的地坑部分,降低了投资规模。1.抛丸机的基本结构(4)斗式提升机:采用平皮带传动的斗式提升机,其卸料方式采用离心重力式。斗式提升机是由摆线针轮、上下滚筒、提升胶带、斗式封闭料筒和涨紧装置组成。斗式提升机的进料口与螺旋输送器相连,其出料口与分离器相连。为保证工作时输送带不打滑,滚筒被制作成鼠笼型

4、,这样既提高了提升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老式皮带的打滑现象,又降低了提升带的预紧力,延长提升带的使用寿命。为了防止系统不稳定造成提升机下部阻塞,在下部按皮带料斗运动轨迹作成弧形。同时提升机设有一套涨紧装置。当皮带松弛时,通过调节提升机上部两侧的涨紧螺栓,可以涨紧皮带。1.抛丸机的基本结构(5)分离器本机采用自动滚落筛选式丸砂分离器。丸砂混合物通过流丸槽落入分离筛上,自由滚落过程中将大于筛孔的块状物与丸砂分离开来。块状物滚入一级料仓内,通过管道留下来。丸砂集中到舌板处自由下落,形成帘幕。风道经过丸砂帘幕,完整的弹丸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到二级料仓内循环利用。

5、破碎的弹丸及较小的沙粒随风落入三级料仓内,顺管道进入提升内循环筛选。灰尘颗粒落入四级料仓内,顺导入管流下,微小灰尘进入除尘器内。1.抛丸机的基本结构(6)吊钩与自传由电动葫芦、摆线针轮减速机及摩擦轮等实现升降、行走、室内自转三个动作,并由电路控制自动转换,使工件清理自动化,提高生产率。1.抛丸机的基本结构1.抛丸机的基本结构滤筒除尘机以滤筒作为过滤元件所组成或采用脉冲喷吹的除尘器。滤筒除尘器按安装方式分,可以分为斜插式,侧装式,吊装式,上装式。滤筒除尘器按滤筒材料分,可以分为长纤维聚酯滤筒除尘器,复合纤维滤筒除尘器,防静电滤筒除尘器,阻燃滤筒除尘器,覆膜滤筒

6、除尘器,纳米滤筒除尘器等。1.抛丸机的基本结构含尘气体进入除尘器灰斗后,由于气流断面突然扩大及气流分布板作用,气流中一部分粗大颗粒在动和惯性力作用下沉降在灰斗;粒度细、密度小的尘粒进入滤尘室后,通过布朗扩散和筛滤等组合效应,使粉尘沉积在滤料表面上,净化后的气体进入净气室由排气管经风机排出。滤筒式除尘器的阻力随滤料表面粉尘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阻力达到某一规定值时进行清灰。此时PLC程序控制脉冲阀的启闭,首先一分室提升阀关闭,将过滤气流截断,然后电磁脉冲阀开启,压缩空气以及短的时间在上箱体内迅速膨胀,涌入滤筒,使滤筒膨胀变形产生振动,并在逆向气流冲刷的作用下,附

7、着在滤芯外表面上的粉尘被剥离落入灰斗中。清灰完毕后,电磁脉冲阀关闭,提升阀打开,该室又恢复过滤状态。清灰各室依次进行,从第一室清灰开始至下一次清灰开始为一个清灰周期。脱落的粉尘掉入灰斗内通过缷灰阀排出。2.抛丸工艺日常管理:主要是调整抛丸的电流、时间之间的合理搭配。电流:日常靠丸粒的多少控制。电流低时补加丸粒可以迅速提高,但电流高时,需随着丸粒消耗缓慢下降(可以通过丸粒输送管路调节阀进行调节,但调节繁琐,没有大的工艺变动则不要调)。时间/链速:抛丸线的抛丸时间通过计时器随时调整;抛丸线的链速通过变频器随时调整。2.抛丸工艺2.抛丸工艺抛丸常见问题及处理:a.

8、丸粒粒径Φ1.0~1.2mm。b.外形及裂纹。外形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