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_复习资料1

犯罪心理学_复习资料1

ID:14005027

大小:5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5

犯罪心理学_复习资料1_第1页
犯罪心理学_复习资料1_第2页
犯罪心理学_复习资料1_第3页
犯罪心理学_复习资料1_第4页
犯罪心理学_复习资料1_第5页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_复习资料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犯罪概念::犯罪是一个刑法学概念,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法应当受到刑罚惩罚的行为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犯罪心理学⑴遵循“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的原则,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探索产生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和规律的学科⑵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狭义犯罪心理狭义的犯罪心理仅指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时的心理活动和有关心理因素广义犯罪心理广义的犯罪心理则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的总称犯罪心理学狭义说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

2、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和有关行为表现的一门学科犯罪心理学广义说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和有关行为表现,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⑴刑事责任的心理基础⑵群体犯罪心理⑶预防犯罪的心理学问题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任务㈠理论方面的任务⑴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⑵推动邻近学科的发展(心理学科犯罪学和刑法学社会学和伦理学教育学)㈡实践方面的任务⑴普及犯罪心理知识⑵智力支持和理论指导⑶提高犯罪防控能力⑷提高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减少和制止重新犯罪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主要方法调

3、查法:这是目前犯罪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特点: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人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形式:口头调查和书面调查调查内容: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被调查的对象:当事人,家人等,一般的社会公民,选取何种对象取决于调查任务和目的★使用调查法时,事先应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计划;调查进行时应做到全面客观的掌握第一手资料;调查结束后应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写出客观的调查分析报告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趋势⑴研究的多样化⑵研究的实证化⑶研究的深层次性⑷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产生创始人

4、:<意大利>龙勃罗梭《犯罪人论》:1876年,将犯罪人分为三大类共7种:⑴遗传的犯罪性:先天已具有犯罪本性,命中注定要犯罪复分为:天生隔代遗传犯罪人、癫痫病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⑵进化的犯罪性:任何无法抵御其周围不良影响的人都可能导致,此类型的犯罪人属于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故又称偶发性犯罪人复分为假犯罪人、有犯罪倾向者、习惯犯⑶在不可抗拒的力量支配下实施的激情犯:此类型的犯罪人无体质异常、精神美满、神经和情绪都灵敏犯罪生物学派理论的发展⑴体型说:〈德〉克瑞齐梅尔〈美〉谢尔顿⑵内分泌说⑶染色体变异说⑷脑电波说α清醒、安静β大脑皮层活动θ情

5、绪紧张、困倦δ睡眠、极度疲劳、麻醉犯罪生理学派评价可取之处: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内容的拓展局限之处:过分夸大生理因素,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决定作用结论大部分不正确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产生〈德〉李斯特:犯罪行为的产生包括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意大利〉菲利,龙勃罗梭的学生:犯罪行为的产生是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犯罪三原论犯罪社会学派理论的发展⑴社会环境论:社会环境是犯罪的培养基,犯罪人则是细菌,否认生理因素,具有局限性⑵模仿论:〈法〉塔尔德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受社会

6、因素的影响而模仿出的过于简单化,但批判了犯罪生理学派理论的缺陷⑶不同接融论,或差异结交论:个体的犯罪行为是在与他人交往中,向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学来的。解释了一部分犯罪原因,但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解释相同环境下有人犯罪有人不⑷文化冲突论:犯罪即不同社会集团的不同文化规范之间冲突的结果⑸社会异常论:犯罪是行为人由于不能通过合法手段获得社会地位和财富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的产物⑹标签理论:因为社会给其贴上了越轨者的标签★⑺〈美〉班度拉犯罪行为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习得的来源:观察学习凭直接经验学习生物学因素,观察学习是最重要的犯罪社会学派

7、理论的评价着眼于社会生活环境,强调犯罪行为的发生主要受社会因素制约,反对天生犯罪人论和遗传决定论观点,具有积极意义,是一大进步;有的理论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说服力,能解释部分犯罪原因。但过分强调社会因素,忽视了主体生理和心理因素,加之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缺失,使这些理论都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犯罪的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的产生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人的许多行为都来源于无意识过程,是受性本能驱使。人格的形成是生物欲望发展的结果。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三部分互相渗透、互相作用、充满冲突,产生动力作用,支配人的行为。⑴本我或伊德:

8、是一个人生来所具有的各种本能冲动的总和,特点是无方向性、无逻辑性、未分化性,它只根据快乐原则活动,是人的一切特性的基础⑵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按照现实原则进行活动⑶超我:是以良心和批判能力为主体组合而成的,是道德化了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