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解读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解读

ID:15181182

大小:38.41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1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解读_第1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解读_第2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解读_第3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解读_第4页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学复习资料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型与知识点一、题型:1.名词解释(没题2分,共计14分)2.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14分)3.简答题(4个,共24分)4.论述题(1个,共12分)5.综合分析题(3个,共36分),阅读给定材料回答问题(需要根据材料和相关背景知识,活题)二、知识点:(一)名词解释:7个×2分=14分犯罪心理学P1:狭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行为及犯罪对策中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

2、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的一门科学。1.犯罪人格P81:这种人格通常是由于某些犯罪人长时期从事犯罪活动,或长期在犯罪团伙中与有犯罪恶习的人交往而形成的。主要是指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私、冷酷、残暴、缺乏道德和法纪观念、行为冲动等具有反社会倾向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李玫瑾,2010):人在后天早年的社会化缺陷下造成的个人长期与违法生存方式相伴,或因违法犯罪而长期与监所为伍,在接近犯罪化而非正常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犯罪倾向和犯罪个性特征。2.武器效应:P267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伯克威茨1978年以“武器

3、效应”研究为根据,进一步修正了挫折——侵犯理论。他认为,人的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正如考试失败,并不一定会导致侵犯他人。挫折主要导致产生侵犯行为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要依赖情境侵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1.犯罪情境:P64指被犯罪人感知和清晰认识到的、对发生犯罪行为有直接影响的具体环境。犯罪情境主要包括侵害对象、现场条件、现场气氛。2.犯罪心理画像:P368就是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对未知名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相关的行为、动机、心理过程以及人员心理特点等分析进而通过文字形成对犯

4、罪嫌疑人的人物形象及活动征象的描述。在侦查阶段,根据已掌握情况,对未知名犯罪行为人的动机、行为、目的、心理过程及心理特点等分析,通过文字或语言形成对犯罪行为人的五大属性:生理社会地域心理既往犯罪属性的描述过程。3.准绳问题(来自于百度)准绳问题测试法的基本假设是:无辜者对准绳问题反应强于相关问题,因为他(或她)知道自己是清白的,所以会更注意准绳问题。反之,有罪者由于知道自己的罪行正在被调查,所以更关注的是相关问题而非准绳问题。同时,有罪者会对相关问题撒谎,并会因担心谎言被揭穿而恐惧,这就导致他/她在相关问题上的心理反应比在准绳问题

5、上的强。准绳问题测试(CQT)或称比较问题测试,是一类心理测试题目编排方法的总称,其传统基本思想,是用被测人对准绳问题(比较问题)和相关问题的心理反应差异,来判断被测人对相关问题是否存在异常心理压力,以此来推断被测人是否通过测试的编题方法。4.测试法P47所谓测量法,就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研究者的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指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来测量被评者的智力水平和个性方面差异的一种科学方法.5.犯罪决意P75指犯罪动机由决定阶段向执行阶段的转换和过渡。指行为人已就在实施犯罪行为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即将付诸实施。6.犯罪动机P122:

6、就是激发、推动并维持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并达成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7.犯罪目的指犯罪行为人主观上希望实施犯罪行为后希望达到的结果。1.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个人丧失其同一性和责任感的一种现象,导致个人做出在正常单独条件下不会做的事情。去个性化现象,在群体破坏性行为中表现的最为典型。(二)简答4个×6分=24分、论述1个×12分=12分、综合分析题知识点素材3个×12分=36分1.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和有利条件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困难性:1.犯

7、罪心理的隐蔽性2.犯罪人对研究活动的抵触情绪3.现场研究的困难性。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有利条件:????2.社会学习理论(P28)关于攻击行为的保持和调节机制。P274社会学习论认为,个体行为得以保持,是由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共同作用的结果。(1)外部强化是指攻击行为所导致的直接有利的结果,强化了个体的攻击行为使其保存下来,例如实物报酬,社会赞许、排除痛苦、被害人的痛苦表现都是外部强化物。(2)替代强化是指他人实施攻击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的后果对观察者的影响。(3)自我强化是指个体根据自己设立的行为标准,以自我奖励的方式对自己的

8、行为进行调节。个体内在的行为标准,是通过接受各种教育而内化了的行为规范,这种标准不仅与文化有关,也与个人有关。攻击行为就是通过上述一系列机制获得、启动保持下来的,个体的自我调节在攻击行为的学习过程和诱发过程起着重要作用。3.犯罪人常用的防御机制P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