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隧道设计毕业论文

某公路隧道设计毕业论文

ID:1403288

大小:3.89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7-11-11

某公路隧道设计毕业论文_第1页
某公路隧道设计毕业论文_第2页
某公路隧道设计毕业论文_第3页
某公路隧道设计毕业论文_第4页
某公路隧道设计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公路隧道设计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某公路隧道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前言1第二章地质资料22.1地形地貌22.2水文气象22.3地层岩性22.3.1第四系全新统(Qh)22.3.2第四系更系统(QP)32.3.3志留系下统(S1)32.4区域地质构造32.5水文地质条件3第三章隧道整体设计53.1龙永高速概况53.2建筑限界53.3洞门设计63.3.1洞口位置选择63.3.2洞门选择63.3.3洞门结构计算63.4龙山端洞门端墙式验算73.4.1计算及基本数据73.4.2端墙土压力计算:83.4.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93.4.4抗滑稳定性验算:93.4.5基底偏心距验算:93.5永顺端洞门翼墙式验算103.5.1计算及基

2、本数据103.5.2翼墙土压力计算:113.5.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123.5.4抗滑稳定性验算:123.5.5端墙土压力计算:123.5.6抗倾覆稳定性验算:133.5.7抗滑稳定性验算:133.5.8基底偏心距验算:143.6排水设计15第四章初期支护设计验算1624.1确定计算参数(工程类比法)164.2第一段(里程:K67+317——K67+355)1724.3第二段(里程:K67+355——K67+378)214.4第三段(里程:K67+378——K67+730)254.5第四段(里程:K67+730——K67+770)294.6第五段(里程:K67+770——K67+808

3、)33第五章隧道洞身结构内力分析及检算385.1荷载的一般规定385.1.1永久荷载395.1.2可变荷载405.1.3偶然荷载405.2各级围岩的内力计算41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606.1概念606.2概述606.3施工方案比选606.3.1施工方案选择所需要考虑的因素606.3.2新奥法施工方法比选616.4施工布置636.5总体施工方案646.6辅助施工措施设计64第七章附属结构设计667.1隧道照明设计667.1.1、设计依据667.1.2、隧道供电667.1.3、隧道照明667.2排水设计67参考文献68致谢69第一章前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营的需要,公路隧道趋势是越修越长、

4、越修越宽,技术越来越难、越复杂。公路隧道的修建涉及到结构、防排水、岩土、地质、地下水、空气动力、光学、消防、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工程机构等多种学科,是综合复合技术,需要多学科进行联合研究、进行攻关。  目前,我国公路隧道修筑技术已有长足的发展,对围岩动态量测反馈分析技术,组合式通风技术,运营交通简易监控技术,新型防水、排水、堵水技术,围岩稳定技术,支护及衬砌结构技术等都有许多成功实例,其中大部分成果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还有一些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大规模的建设过程中,国内隧道建设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首先是规范落后于现实。公路中的许多规范已经陈旧,编写规范的人多属脱离现场

5、较长,深刻了解内在规律的人不多,理论不结合实际的多,因此,不要急于编规范。中国之大,隧道地处情况之复杂,变化很大,用一本规范是打不了天下的,所以,要看清目前规范的水平不高,不要急于功利,要在发展中去总结,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提高,才能有好的规范产生,当前,国家要求各行各业,每5年必须修改规范的原因也在于此。重视隧道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重视隧道设计前的水文地质调查、勘测的预设计(初步设计)工作,必须进行施工中的地质超前预提及变位量测工作,及时进行信息化反馈施工设计。这种动态设计、动态施工、动态管理是符合地下工程不确定性客观规律的,是克服施工中不确定性因素的重要手段,是确保安全、可靠

6、、适用、优质建成工程的关键。1第二章地质资料2.1地形地貌该隧道地貌属于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中低山地貌。隧道段内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冲沟发育,冲沟走向以南东向为主,次为北东向,呈“V”字形沟谷,隧道轴线通过地段地面标高440.00~537.38m,最大高差97.38m,隧道最大埋深86.26m,位于K67+600处,地形坡度45°~60°。山坡植被发育,主要为松木及灌木丛。隧道龙山端洞口段处于南西向冲沟斜坡上部,边坡坡角45°~60°,左线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右交角约71°,洞口轴线与地形的关系属坡面正交型,左侧有轻微偏压。其中左洞ZK67+253~ZK67+257段部分洞顶出露地表,

7、ZK67+257~ZK67+280段为洞口段,埋深约0~20.00m;右洞K67+317~K67+355段为洞口段,埋深约0~29.00m。隧道永顺端洞口段处于北东向冲沟斜坡上部,边坡坡角约50°~60°,左线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右交角约75°,洞口轴线余地行的关系属于坡面正交型,偏压不明显。做东ZK67+783~ZK67+805段为洞口段。埋深约0.50~21.00m;右洞K67+780~K67+810段为洞口段,埋深约0~37.00m,K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