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游戏》单元1

《跳跃游戏》单元1

ID:14058391

大小:98.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7-25

《跳跃游戏》单元1_第1页
《跳跃游戏》单元1_第2页
《跳跃游戏》单元1_第3页
《跳跃游戏》单元1_第4页
《跳跃游戏》单元1_第5页
资源描述:

《《跳跃游戏》单元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二年级下期《跳跃游戏》单元、课时教学计划及设计思路重庆市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阳劲力一、设计思路新课程学科目标的达成是通过学段、学期、单元、课时计划分步实施的。由于新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是“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的内容”。身体练习教材在五个领域目标的达成中,担负着“载体”的角色和功能,教师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而不是以运动项目和教师为中心”。五个领域目标的全面实现,应是在身体练习教材学习、锻炼、掌握、运用、创新的一个较长的“完整教学过程”之中逐步展开,逐步完成

2、的。一个身体练习教材安排多少个教学时数,既“应按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作出决定,对已在进行中的计划,还应“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时数和进度”。上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和对教学内容及数量选择、使用的开放、灵活态度;为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同时也提示我们不要受制于预设的各种计划,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按此思路分析上述的四种教学计划,唯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过程,上位的学段和学期计划是由无数单元结构而成,下位的课则是组成这个教学过程的有机部分,因此,在新课程教学计划的研究中应以承上启下的单元为主

3、。新课程标准以目标达成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使我们应该确立单元在课程目标实施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单元计划实施时提供的完整的学习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中,促进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有趣的、有挑战性的、有问题悬念的运动练习,认同或内化目标,开展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和学会锻炼;在同伴间共同的运动,讨论、探索、交流、展示中发展合作、交往、尊重、关爱等社会性品格;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中,发展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等心理品质;在循序渐进地参加各种动作练习、游戏和比赛中,掌握技术,提高体能。而一节课应上什么?怎么上?则完全决定于作为课的上位结构的单元和他在单元中的位置。以促进学生发展

4、为本的新课程标准,在确定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及进行学习评价时,十分强调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因此,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全面的发展现状,分析教学内容都应是教学前必须要做的备课内容。以实践需要和可操作的可行性而言,在一个学习内容相对一致的单元计划中完成上述调查分析工作是比较适当的,由此基础上确定的单元目标和设计的单元实施策略,也是能够指导单元中各节课时计划的制订和实施的。有了一个目标、策略清晰合理的单元计划之后,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时教案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当是与单元目标及策略对应的课时教学内容、课时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程序内容,教与学的策略及评价,场

5、地器材应用及课后反思的内容了。它们共同要表达的应是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教学主线,言简意赅地表达教对学的支持和调控策略,应取消对细微运行细节的设计描述,为学生个性化地达成目标过程开放时空。对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方式、方法,则应由教师在课前更广阔的时空中去备课准备,在面对学生实际的引导、帮助、激励活动中,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因班因人而异进行。总之要体现“备课要细,心中有学生,特殊学生有姓名;教案宜粗,留足时空,以中观预设为要;课后反思,以学评教,促进改进和提高”的新课程备课要求。由以上对单元和课时计划的新的认识,结合教学设计理论的基本要求,我设计了以单元、课时计划

6、为一体的综合型教案(详见“单元、课时教学计划”实例)。该实例是《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班教学中,二年级下期的一个实际单元、课时计划。〔注〕:本文中引用的内容均摘自《体育课程标准》。二、对本“单元、课时教学计划”实例中有关内容的说明(一)教材内容1.名称:《跳跃游戏》2.简介:这是一个以跳跃类活动组成的“活动单元”。根据(水平一)的目标要求,主要是由发展身体活动能力的、体验性的教材组成,以游戏的形式呈现,适合低年级儿童的兴趣爱好及开展达成五领域目标的主体性学习活动。(二)教学方法1.思路:在单元展开运行的完整过程中,受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律的制约,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内容上,

7、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成多元的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方法是以主体性教学思想下的主动、自组法为主。2.简介:教法──意义传授法、情境设置法、示范讲解法、激励评价法、问题互动引导法、有区别辅导法。学法──意义接受法、小组合作练习法、组间对抗竞赛法、自选目标练习法、自我激励练习法、展示交流法、资料合作自学法、小组互测体能法、小组相互评价法、自主登记成绩法。3.教学效果:通过上述教法和学法的展示,从两类方法的内涵中清楚地显示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参考教案中的课后反思,可以想象得出在学习中获得了主人地位的学生,学习一定是愉快的,也是有实效的。(三)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