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七单元第26讲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七单元第26讲

ID:14062115

大小:11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5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七单元第26讲_第1页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七单元第26讲_第2页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七单元第26讲_第3页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七单元第26讲_第4页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七单元第26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生物第七单元第26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第26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能达标训练真题演练1.(2011·高考江苏卷)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少解析 生物变异的方向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的,A项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项错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可在世代间逐渐变化,即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项正确;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的,D项错

2、误。答案 C2.(2011·高考广东卷)(多选)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A项错误;滥用抗生素时,抗生素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导致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在该细菌中逐代积累,可产生耐药性,B项正确;超强耐药性基因编码的金属β-内酰胺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可使细菌产生耐药性,C项正确;细菌没有染色体,所以D项错误。答案 BC3.(2010·全国Ⅰ)关于在自然条

3、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10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解析 遗传漂变和迁移也是造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选择作用,两种基因的频率可能相等;持续选择条件下,某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优胜劣汰的结果是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故选项A、C、D均正确。答案 B4.(2010·山东理综)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

4、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可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物种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但必须有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个体,通过对个体的选择作用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 D5.(2010·江苏生物)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高是为了更好地防止冻害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

5、将基因传递给后代解析 抗药性强的个体更能适应环境,生存下来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将基因传给后代,D项正确;通过人工培育获得的新物种也能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二者的方向不一定相同;C项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答案 D6.(2011·上海单科)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

6、卵不具有生命力。材料二 10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干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C.生存竞争D.生殖隔离(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变小。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基因型A种群(个)B种群(个)V

7、aVb2000VaVa50120VbVc100200VcVc15050VaVc10080(5)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__。(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