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3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3苏教版

ID:14086568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5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3苏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3苏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3苏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3苏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3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3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积累运用1.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凫水f 茶峒dng 栗子l 绮户yB.朱阁g 麻秸j 阖家h 家眷junC、悠扬yu 捅进tng 宫阙qu 鸡豚tnD、玉簟din 佞臣nng 烙饼lo 归省shng2.字形有错的一项是(  )(2分)A、门框 无辜 缘故 踊跃  B.乌篷 簸箕 戍军 婵娟C、浓郁 干燥 筋斗 鬼崇  D.骚扰 腊酒 抽签 皎洁3.全是过大年习俗的一项是(  )(2分)A.包饺子、守岁、贴春联、赏月B.喝雄黄酒、拜年、换门神、磕辞岁头C.包饺子、贴春联、挂艾叶菖蒲、拜年D.贴对联、拜年、吃腊八粥、送灶王爷4

2、.“便”常用来表示两件事情接连发生或几乎同时发生。下列语句中“便”的用法不属于此类情况的一句是(  )(2分)A.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船。B.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C、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D、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5.下面四句诗,都是借“月”抒情,但所抒之情又不尽相同,其中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C.不应有恨,何事长

3、向别时圆?D.八月中秋的月亮他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用心爱心专心6.下列连线有错的一项是(  )(2分)A.《一剪梅》——词——李清照——宋代B.《游山西村》——律诗——陆游——宋代C、《过故人庄》——律诗——孟浩然——宋代D.《十五夜望月》——绝句——王建——唐代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乎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

4、活的渴望。B.《端午日》一文,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湘西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如:食粽子、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龙舟竞赛、赶鸭竞赛等,其中详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C.《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作者通过有详有略地描写若干个热闹场面,具体表现运河乡亲过大年的风俗习惯。D.《我的思念是圆的》诗人借中秋月抒发了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想像丰富,构思独特。8、默写填空。(2分)(1)        ,        ,此事古难全。(2)山重水复疑无路,            。9.用学过的对联知识,将左面的上联和右面下联连接起来。(2分)柳眼才舒芳草地   桃腮正晕碧云天春回

5、大地千峰秀风帆暮载锦鳞归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渔歌晓迎红日出日暖神州万木荣二、阅读理解(一)用心爱心专心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

6、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1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歌,指出诗歌中加点的词的含义。(3分)惊(   ) 清(   ) 芒(   )处(   ) 露(   ) 小(   )11.“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

7、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分)12.这里介绍了过年的哪些风俗?你家乡过年时还有哪些不同风俗?请选择一两例来说说。(3分)13.想一想,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饱享一年的劳动果实之外,还寄托着哪些期盼?(3分)14.“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为什么“舍不得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