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探析

《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探析

ID:1420166

大小:37.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1

《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探析_第1页
《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探析_第2页
《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探析_第3页
《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探析_第4页
《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本文从浪漫主义和心理分析的角度,解析了红字A和四个主要人物以及不同场景所蕴涵的象征意义,进一步探讨了霍桑成功地运用多重象征手法,从不同的侧面暗示红字主题,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表现出神秘主义的晦涩让我们更加了解这部小说的意义和作者的主旨所在。【关键词】红字;象征意义;人性场景;主题;字母A《红字》一书是以17世纪中叶的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为背景,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的思想矛盾和生活悲剧的描写,揭露当时社会的真实图景。小说对人物内心矛盾的刻画十分到位,文中不断使用象征主义手法使之被视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同时也被称为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一、“A”字的象征意义“A”是字

2、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母,它意味着开始。按照基督教的教义来说,开始即堕落,是无人幸免的原罪,或是世界之初的堕落,或是生命之出的堕落。在这里红字“A”是清教徒惩罚的标志,代表耻辱的通奸罪(Adultery)。红色是猩红的血,海丝特·白兰(HesterPrynne)胸前的红色“A”字,年轻的牧师阿瑟·狄姆斯台尔(ArthurDimmesdale)胸前的血字“A”,使人们联想到祭祀台上流着鲜血的羔羊。霍桑巧妙地把红字贯穿于整个小说,始终让它在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并赋予不同的意义来表达他的善恶观。早期对《红字》的研究很多都认为“海丝特·白兰的道德经历了一个从下到上的变化过程”。这种观点符合霍桑在小

3、说对A字象征意义的表面解释,即她胸前的红A字的象征意义经历了“从代表罪恶的通奸到受人尊敬的才能直至表示纯洁和精神的天使的变化过程”。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自从被迫站在邢台示众后,海丝特·白兰一直过着几乎圣洁的生活:她整年穿着颜色灰暗的衣服;她无私帮助有需求的人而不图回报;在别人注视她胸前佩带的红A字时,她“谦卑”地低头不语。这些现象使镇上的居民相信她是真心悔改了。但是她是真的悔改了吗?其实并非如此。经过七年认真的“悔改”,海丝特·白兰却决定带着女儿和牧师一起逃走。这种表面上看来矛盾和突然的行为是有内在原因的。虽然白兰为了自己的爱情遭受迫害和侮辱,她却从未屈服,因为她从不认为自己和狄姆斯台尔之间的

4、爱情是错误的,更不用说是罪恶的了。在森林里,白兰问牧师:“我们的所作所为本身是一种神圣的贡献。我们是这样看的!我们在一起说过的!你忘了吗?”[1]从这番话我们可以断定她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后悔过,也从未进行过清教意义上的忏悔。既然如此,又何从谈起她道德上有一个“自下而上”的飞越呢?从犯通奸罪的妇女变成圣洁的天使只是她的表面行为给当时镇上居民造成的一种错觉。因此“A”字的三种象征意义(Adultery;Able;Angel)也只是代表当时的清教徒对此的理解。还有,作者的叙述角度是多重的。他往往从不同人的观察角度来解释评价同一件事情。比如海丝特·白兰站在邢台上示众的形象,从当时镇上苛责的居民的角度

5、看,她是一个犯了通奸罪的蒙羞的女人;但是如果一个罗马天主教徒看到这幅画面,则可能把她视为怀抱婴儿的圣母的象征。对海丝特·白兰而言,红字是佩戴在身上的,是暴露在外面的“罪恶”;对于阿瑟·狄姆斯台尔而言,红字是隐藏在内心的,同样是“罪恶”的象征。首先他的英文全名是ArthurDimmesdale,名字的首字母A已暗示出红字,而且名与姓的首字母连起来就是AD,即Adultery(通奸)的前两个字母。另外,他的名字前半部分Dim意味着dark———黑暗和软弱,而dale意味valley———山谷,因此象征着牧师内心的灰暗。他的痛苦完全来自他本人,而不是外界。他是一个非常虚伪、不诚实的人。一方面,他没

6、有忠诚于他所信仰的上帝,因为他犯了通奸罪,而长期以来,他是一位虔诚的有名气的牧师,一位受众人尊重的牧师,教民们对他的尊敬和爱戴就像对神灵一般。这些对他的虚伪本质是重重一击,他一直隐瞒罪恶,但内心极度痛苦,常常捂住胸口,表明红字暗藏心中。在小说的结尾,牧师终于走上刑台,向世人袒露罪恶,他撕开胸前的衣襟,红字终于显露,此时作者故意含糊其辞地描写到,牧师胸前的红字似乎是为了悔罪而烙上去的印迹,又好像是上帝为了惩罚他而打上的耻辱的标志。这使得红字有了更加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引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震动。可以说,红字含蓄而有力的象征意义,揭示出小说罪与罚的主题。二、人物的象征意义《红字》的情节并不复杂,但霍

7、桑在构思和写作上却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早在1848年,他就为《红字》框定了主题线索:当可怜的牺牲者被人们践踏在脚下时,胜利者正是充满邪恶情欲的恶魔。霍桑在这里宣扬的其实是清教徒的“负罪行善”的善恶观。他认为任何严酷的惩罚和无情的报复都无助于消灭罪恶,唯一有效的方法便是白兰的“认罪—孤立—忏悔—抑恶—行善—回归社会”的苦难历程[2]。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霍桑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代表了错综复杂的人性的不同方面。海丝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