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王灿辉医疗经验

老中医王灿辉医疗经验

ID:14373629

大小:194.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7-28

老中医王灿辉医疗经验_第1页
老中医王灿辉医疗经验_第2页
老中医王灿辉医疗经验_第3页
老中医王灿辉医疗经验_第4页
老中医王灿辉医疗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中医王灿辉医疗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感内伤俱擅的温病学家王灿晖马健刘涛翟玉祥整理编者按:王灿晖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随伯父学医,后师从南通名医欧阳福保先生,尽得其传。悬壶桑梓,取得一定的临床经验后,又于弱冠之龄入南京中医学院深造,后即长期在中医温病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迄今已40余年。王氏毕生致力于温病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探索,成就斐然,著述丰硕,见解独到,贡献颇多,至今仍孜孜不倦,努力求索。王氏不仅中医基础理论功底宽广而深厚,且对现代医学理论知识亦能融会贯通,能在相当高深的层次上将二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各取所长,为中医温病学的理论、临床上的创新服务,给我辈后学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本文

2、全面地介绍了王氏的主要学术经验,尤其是他对温病学理论创新方面的建树和贡献,给温病学开辟了新的发展途径。本文《医论医话》中的《温病学发展的思考》,对未来21世纪温病学科的发展展望,高瞻远瞩,对温病学科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进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并提出深化固有理论、揭示运用规律、指导各科运用、研究新方新药为温病学科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还全面论述了温病学研究与现代医学发展的关系,让人阅读之后就能较准确地感觉到中医温病学在现代条件下,仍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时代脉搏。王氏不仅理论贡献卓著,且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善于运用现代哲学思想指导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眼

3、界开阔,高屋建瓴,能很好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理论与临床、中医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及现代科技方法手段之间的关系,故能在理论和临床两方面都取得创新性的卓越成绩。治学之道,贵在求实,求真,求新。———王灿晖王灿晖,1937年出生于江苏省如东县。中医世家出身,少承庭训,随伯父学医,后师从南通名医欧阳福保先生,修业4年,尽得其传。卒业后即悬壶桑梓,仁术济世,医技日进,声望日起。两年后,年方弱冠即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医科进修班深造,1958年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中医温病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重点

4、学科———温病学科带头人,温病学教研室主任。1984年、1989年被确定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已培养博士14名、硕士20名。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名中医,1997年被确定为全国中医药专家第五卷54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担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学科评议组(中医学、中药学评议组)成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传染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管理局中医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王氏致力于温病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探索

5、,精确地阐明了温病的概念,明确界定了温病的内涵和外延;分析温病的病因实质,阐发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提炼出分时论病、区别类型,辨湿辨热、分清属性,明确病位、分析病机,动态观察、识别传变,掌握阶段、判断预后等温病诊断辨病识证的基本思路;深刻阐发了温病治疗基本原则,即强调祛邪为首要任务,注重辨病与辨证结合,讲究治法运用的灵活变化,重视方药的特殊功能,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同时,王氏对于临床运用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理论颇多独到见解和心得,强调除了要掌握卫气营血和三焦证候特点作为辨别证候的客观依据外,还应充分注重病变的阶段、病位重心、传变趋势、兼夹证候等环节,进行综

6、合分析与辨析才能全面、深入地认清卫气营血和三焦证候本质,准确把握其变化特点和发展转归,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立法处方用药。王氏临床工作40余年,对于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的诊治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善于以中医脏腑气血及寒热虚实为核心理论对疾病进行总体分析,根据临床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各种辨证体系,各取所长,不持成见,理顺局部和整体关系,分清标本、轻重、缓急;详察兼证夹证,区别新疾宿恙。把握重点,照顾全面,据证制方灵活化裁,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临床思维程式和严密的辨证推理方法。主张外感热病与内伤杂病在辨治上应互相渗透贯通。认为温病蕴

7、热化毒、伤阴动风、酿痰致瘀等与杂病病机有共通之处;温病之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滋阴熄风、清心开窍等治法同样可广泛应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同理,内伤杂病脏腑病机学说、气血津液病机学说也可作为温病辨证的理论基础,并经实践检验证实,这样既有利于开拓温病辨证思路,又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为中医治病之一的同时,主张临床诊病须明确西医诊断,弄清疾病在各个阶段的关键病理环节,正确分析其病理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辨证施治,方能使中医治疗更加准确无误,有的放矢。这样寓辨证于辨病、辨病又结合辨证,两者有机结合,统一治疗,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