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郭子光医疗经验

老中医郭子光医疗经验

ID:21903514

大小:111.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0-25

老中医郭子光医疗经验_第1页
老中医郭子光医疗经验_第2页
老中医郭子光医疗经验_第3页
老中医郭子光医疗经验_第4页
老中医郭子光医疗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中医郭子光医疗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求实创新的中医学家郭子光冯显逊整理编者按郭子光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秉骋学,稍长即悬壶乡里,济世活人。后又考入中医高等学府,系统地学习和钻研中西医基础理论,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工作数十年。郭氏学术根基深厚,知识面广,研究涉足领域多,并能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提出自己独到的学术见解而有所创新,常发前人之所未发,因而在中医学术发展上取得了较多的建树;且勤于笔耕,著述甚丰,为国内外中医同道所瞩目。冯显逊先生整理本文,对郭氏的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阐述,使读者可以从中了解郭氏在中医学发展上的主要贡献,学习到郭氏诊治疾病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如郭氏在探索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

2、系中,提出了“病理反应层次”学说;在开掘中医康复学术领域中,提出了“现代中医康复医学”的基本框架;在主张“病证结合”诊疗时,归纳了“病证结合”的4种诊疗形式等,都是非常独到的见解。整理者介绍郭氏临证诊疗时采用的5个步骤,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思路十分清晰,令人很受启发。文中介绍名案共7种9案,资料翔实可靠,评析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使人清晰地看出郭氏诊疗时的思路与方法,与前面所介绍的学术精华和临证特色部分互相辉映。医论医话4篇,阐述见解亦多用临床实例加以印证,言之有物,值得反复思考、玩味和借鉴。编罢本文,感觉确是受益匪浅,相信读者也会和编者一样有相同的感受吧!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

3、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夏读书示子聿》之三除旧布新,两者皆顺时而行,故无咎。———《易经》郭子光,字茂南,1932年12月25日生,四川省重庆市荣昌县人。早年秉承家学,悬壶乡里。1953年结业于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专修班,1956年考入成都中医学院(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系本科,1960年提前毕业从事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至今。担任过助教、讲师、副教授,1987年被授予教授职称。曾任《成都中医学院学报》常任编辑、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兼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仲景学说研究会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四卷636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务

4、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秘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专家评审组成员、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卫生厅科技成果评审委员、成都军区总医院学术顾问等职。郭氏治学严谨,造诣精深,拥有丰富的临证经验,又勇于探索,勤于写作,曾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编著或主编医学专著11种出版问世,还有参与编写出版的著作10多种,有蜀中“多产作家”之称。又因为他在学术上功底厚、涉足领域多、见解独到,是国内外闻名的伤寒专家、各家学说专家、中医养生康复专家。曾多次应日本、韩国等医界邀请东渡讲学、交流,获得好评。1991年被成都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先进个人,同年,被四川省教育委员会评为

5、优秀教师。199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对高等教育做出突出贡献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在,他已年过花甲,仍然奋进不息,笔耕不已,除带研究生、为本科生讲课、继续科研、临床工作外,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兼任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中医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海外联谊会养生文化研究会主任等职。郭氏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年攻读之余,其父郭治安即教以诵读祖传之《伤寒歌括》、《温病百言》、《药性六字经》、《验方歌诀》等书,心灵中已立下矢志岐黄之愿。治安先生精习内外方脉,因诊务太忙,积劳而早逝,妻弟廖济安尽得其传。济安先生擅经方、治“暴证”,名噪乡里,门庭若市。郭氏中学肄业,从师济安

6、先生(郭氏之舅父)专攻医学,侍诊两年有余。济安先生精于临床,又品德高尚,凡求诊者不论贵贱,一视同仁,遇赤贫者则送诊施药,是一位把医术与仁术紧密结合的典范,郭氏受益良多。郭氏爱好广泛,求知欲强,除在系统学习中西医学齐头并进外,也是文学和哲学与方法论的爱好者,古今典籍、名著,期刊杂志,无不广泛阅读。他常说:“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只有摘录下来的东西才可靠”。所以,他每读一本书或一本杂志,都要将其中的重要事实、独到见解、名言名喻,摘录在册。他的一大堆笔记本和上万张卡片,就是“读书破万卷”而成。他在临床上白天应诊,晚上必翻阅中西医书籍,弄清当日所见的疑难,对典型的或有体会的病案,必翔实地

7、搜集整理。如此日积月累,有所发现时才动笔著述。他治学严谨,不图虚名,论文、著述等从不假手于人,文字朴实,富有新意与启迪,获得读者好评。他精于医又善文,思维活跃,具有锐敏的洞察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常能从一些事物的萌芽状态,即认识到医学发展之趋势。他的中学老师给他赠书的留言:“为学如逆水行舟,不可一篙放缓”成为他终生治学的信条。他富于创新和开拓精神,坚持继承的基础上着重发展的方针。早在80年代初期,他著《肺结核病》提出“三因鼎立”学说,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发病公式:原因+诱因+素因→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