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修改后)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修改后)

ID:14400580

大小:7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8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修改后)_第1页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修改后)_第2页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修改后)_第3页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修改后)_第4页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修改后)_第5页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修改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计量经济学课程编码:10010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总学分:3.5总学时:56课程英文名称:Econometrics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微观、宏观经济学适用专业:经济学类、管理学类各专业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基础课。二、教学目标要求1.了解现代经济学的特征,了解经济数量分析课程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了解经济数量分析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2.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并对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

2、发展有概念性了解;3.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包括使用常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4.具有进一步学习与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的基础和能力;三、理论教学内容及安排第1章绪论(4学时)教学目标:了解计量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与内容体系;掌握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重点与难点: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意义及其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的步骤。1.1计量经济学(2学时)1.1.1计量经济学的含义1.1.2计量经济学和有关学科的关系1.1.3计量经济学的内容体系1.1.4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

3、中的地位1.2计量经济学模型(1学时)1.2.1模型与原型的关系1.2.2经济数学模型1.2.3计量经济学模型1.2.4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评价81.3计量经济学分析工作的步骤(1学时)1.3.1设定理论模型1.3.2收集、整理样本数据1.3.3估计模型参数1.3.4检验模型1.3.5运用模型第2章线性回归模型(10学时)教学目标:熟悉一元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定;掌握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基本原理;能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并进行检验;能应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经济预测;初步认识EViews软件,并能应用它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4、的操作。重点与难点:掌握线性回归模型的定式及基本假定;参数估计的最小二乘法及估计值的特性;参数及方程的假设检验。2.1回归的概念(2学时)2.1.1总体回归函数2.1.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2.1.3一元线性样本回归模型2.2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1学时)2.2.1最小二乘原理2.2.2最小二乘法2.3估计量的特性(2学时)2.3.1估计量的特性2.3.2的无偏估计2.4参数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2学时)2.4.1参数的区间估计2.4.2拟合优度检验2.4.3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2.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学时)2.5.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

5、定式和基本假定2.5.2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及估计值的特性2.5.3线性回归模型的假设检验第3章异方差问题(4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异方差的含义,理解经济现象中异方差产生的原因;掌握异方差性对模型产生的影响;掌握异方差的检验方法;学会处理和消除异方差的方法。重点与难点:异方差的含义及产生的后果,克服异方差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及检验方法。3.1异方差的来源及产生的后果(1学时)83.1.1异方差的来源3.1.2异方差产后生的后果3.2克服异方差的方法(1学时)3.2.1对原模型进行变换3.2.2加权最小二乘法3.3异方差的检验(2学时)3.3.1残差图

6、检验3.3.2格里瑟检验第4章序列相关问题(6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序列相关性的基本含义,理解经济现象中序列相关性产生的原因;掌握序列相关性对模型产生的影响;掌握序列相关性的检验方法,并学会处理和消除序列相关性的方法。重点与难点:序列相关的含义及产生的后果,克服序列相关的科克兰-奥卡特迭代法及DW检验。4.1序列相关的来源及型式(2学时)4.1.1序列相关的来源4.1.2序列相关的型式4.2序列相关产生的后果(1学时)4.3克服方法(1.5学时)4.3.1广义差分法4.3.2自相关系数的估计4.3.3科克兰-奥卡特迭代法4.4序列相关的检验(1

7、.5学时)4.4.1残差图检验4.4.2DW检验4.4.3DW统计量的局限性第5章多重共线性问题(4学时)教学目标:掌握多重共线性的基本含义,包括完全多重共线性和近似(不完全)多重共线性;理解经济现象中多重共线性的表现;掌握变量出现多重共线性的后果;掌握多重共线性的诊断方法;学会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方法。重点与难点:多重共线性的实质及产生的后果,克服及检验多重共线性的岭回归估计方法。5.1多重共线性的实质和来源(1学时)5.1.1多重共线性的实质5.1.2多重共线性的来源5.2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后果(1学时)5.3克服多重共线性的方法(1学时)5.

8、4多重共线性的检验(1学时)85.4.1利用简单相关系数5.4.2利用岭图来检验第6章联立方程组模型的识别和估计(7学时)教学目标:掌握联立方程模型及其特点、联立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