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比”“兴”说

《诗经》“比”“兴”说

ID:14428297

大小:44.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8

《诗经》“比”“兴”说_第1页
《诗经》“比”“兴”说_第2页
《诗经》“比”“兴”说_第3页
《诗经》“比”“兴”说_第4页
《诗经》“比”“兴”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经》“比”“兴”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经》“比”“兴”说第28卷第6期2OO6年l1月.湘潭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Journalof×.舯g拄I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I.28No.6Nov.20o6《诗经》"比''"兴''说李秀梅(北京大学附属北达资源中学,北京100080)摘要:"比","兴"即是创作修辞方法,也是思维形式."比"具有更多的文学因素,是借外物以明人事,具有更多的伦理功能."兴"具有更多的艺术因素而超越了出伦理的范畴,它直接连接了万物与人类自我,而在自我与自然之间,也存在着"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观照.关键词:诗经;比兴;比喻;直觉

2、;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中图分类号:I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482(2006)06—0098—03一文学与艺术由中西文化比较而言,西方传统将"诗艺"归入"美学"一类,"美学"又归入"哲学"一类,中国传统则将"诗话","文论"归入"文学".诗歌无疑可以介于"文学"与"艺术"之间而左右逢源,然而到底诗歌中的哪些因素近于"文学",又有哪些因素近于"艺术",换言之,就诗歌一点而言,"文学"与"艺术"的区别何在,这是可以尝试讨论的一个问题.《诗经》是商周时期的古老经典,关于它的文体和分类,旧有"六诗","六义"之说.《周礼》总述西周官制,其中记录春官所属的大师(太师)一

3、职的职守说:"大师……教六诗:日风,日赋,日比,日兴,曰雅,日颂."(《周礼?春官》)旧传子夏或卫宏所作的《毛诗大序》,其中将《周礼》"六诗"称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日赋,三日比,四日兴,五日雅,六日颂."但是,"赋比兴"并非只与《诗经》相关,这是古今都认同的.如蒋伯潜,蒋祖怡所说:"其实,就我国数千年来的诗歌综合分析起来,其体类也不外乎'民间文学'(风),'士大夫文学(雅),'庙堂文学'(颂)三种,其作法也不外乎'直抒情事'(赋),'借物比喻'(比),'托物起兴'(兴)三种而已."(蒋伯潜,蒋祖怡《经与经学》第三章)这就是说,在面对古代各种形式与各个时代的诗文作

4、品时,《诗经》作为重要源头之一,具有诸体皆源于诗教的意义,而作为"六诗.'',"六义"的"赋比兴",也具有涵盖诸体的普遍性质.然而,"赋比兴"由三种修辞创作方法或三种思维方式而言,其所代表的"艺术"与"文学"因素并非含量相等.大略说来,以"赋"和"比"的"文学"因素较多,以"兴"的"艺术"因素较多.二"比"——借外物以明人伦《诗经》中"比"的修辞创作方法类似于现代所说的比喻.',汉郑众(郑司农)说:"比者,比方于物也."(郑玄《周礼注》引)汉郑玄《周礼注》:"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98-—"口,'一.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说:"比者,喻类之言也."(《全晋文》七十七辑,又

5、见《艺文类聚》卷五十六)唐孔颖达《毛诗正义》解郑众(郑司农)说:"比者,比方于物.".唐王昌龄《诗格》说:"比者,直比其身,如'关关雎鸠'之类是也."(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六义》引)宋二程(程颢,程颐):"比者,直比之."南宋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又说:"比者,以彼状此."(朱熹《诗传纲领》)在艺术以及文学作品之中,比喻手法运用得很多,它的特点是以客观事物明喻,暗喻,影射或象征人类的行为,以表达人类自身的意愿,情感和道德伦常.这既是一种修辞创作的方法,也是人类看待自然的一种态度和一种思维形式.以比喻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且用来阐明美的原则和创

6、作艺术作品,历代以来一直不绝.西周重宗法,行礼制,比德之风极盛.尔后自战国屈原的名篇《橘颂》到北宋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都通篇用比.在民谚及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用语中,用比更为普遍.这种以事物的某一特征来比喻人或社会的某方面特征的思维形式,偏爱于人的主观意愿和道德观念,是把自然事物的某种外观表现引进人类的情感之中,借以建立一种自我陶醉式的讴歌与精神满足,以此表明人类情感与行为的崇高和正义性,而对于所比拟之物的理解就往往限于表层,因而常由于摄取了事物的某个片面特征而破坏了事物的整体形象.比喻这种思维形式更多的表现在侧重理想和追求道德的作品或是缺乏文学性的口头与世俗作品中."比"有一个

7、明确目的,就是分辨善恶是非,因此,"比"的思维形式更接近于伦理教化的功效,而和艺术的本质相差较远.举《诗经》为例.《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收稿日期:2006—06—16作者简介:李秀梅(1964一),女,河北秦皇岛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螽斯为昆虫名,俗称蝈蝈,擅长生殖.诗句以螽斯借喻人类家族的兴盛.《都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