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经的兴

谈谈诗经的兴

ID:19585552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03

谈谈诗经的兴_第1页
谈谈诗经的兴_第2页
谈谈诗经的兴_第3页
谈谈诗经的兴_第4页
谈谈诗经的兴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诗经的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談談《詩經》的興《詩.大序》: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

2、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文心雕龍.比興第三十六》:《詩》文宏奧,包韞六義;毛公述《傳》,獨標“興體“,豈不以“風“通而“賦“同,“比“顯而“興“隱哉?故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擬議。起情故興體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則畜憤以斥言,興則環譬以托諷。蓋隨時之義不一,故詩人之志有二也。觀夫興之托諭,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關雎有別,故后妃方德;尸鳩貞一,故夫人象義。義取其貞,無疑于夷禽;德貴其別,不嫌于鷙鳥;明而未融,故發注而后見也。且何謂為比?蓋寫物以附意,颺言以切事者也。

3、故金錫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類教誨,蜩螗以寫號呼,浣衣以擬心懮,席卷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義也。至如“麻衣如雪“,“兩驂如舞“,若斯之類,皆比類者也。楚襄信讒,而三閭忠烈,依《詩》制《騷》,諷兼“比“、“興“。炎漢雖盛,而辭人夸毗,詩刺道喪,故興義銷亡。于是賦頌先鳴,故比體云構,紛紜雜遝,倍舊章矣。……贊曰︰詩人比興,觸物圓覽。物雖胡越,合則肝膽。擬容取心,斷辭必敢。攢雜詠歌,如川之澹。鄭樵《六經奧論》:凡興者,所見在此,所得在彼,不可以事類推,不可以義理求。……興在鴛鴦,則鴛鴦在梁可以美后妃;興在鳲鳩,

4、則鳲鳩在桑,可以美后妃也。……如必曰關雎然後可以美后妃,他無預焉,不可以語詩也。6夫詩之本在聲,而聲之本在興,鳥獸草木乃發興之本。朱子詩集傳: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周之文王,生有聖德,又得聖女姒氏以為之配,……言其相與和樂而恭,亦若雎鳩之情摯而有別也(關雎)因所見以起興,其於義無所取,特取「在東」、「在公」兩字之相應耳。(小星)近人談興顧頡剛〈起興〉幼讀朱熹詩集傳,我的心中很疑惑:雎鳩是情摯而有別的,君子與淑女是像牠們的,那麼,這明明是「比」而不是「興」了。朱熹所下賦興比的界說,賦和比都容易明白,惟

5、獨興卻不懂得是怎麼一回事。看詩集傳中他所定為興詩的許多篇,還是一個茫然。……數年來,我輯集了些歌謠,忽然在無意中悟出興詩的意義:(1)螢火蟲,彈彈開,千金小姐嫁秀才……(7)陽山頭上竹葉青,新做媳婦像觀音……(8)陽山頭上花小籃,新做媳婦許多難在這九條中,我氜很可看出起首的一句和承接的一句是沒有關係的。例如新做媳婦的美,並不在於陽山頂上竹葉的發青;而新做媳婦的難,也不在於山頂上有了一集花小籃。牠們所以會得這成為無意義的聯合,只因「青」與「音」是同同韻。若開首就唱「重做媳婦像觀音」,覺得太突兀,不如先唱了一句「陽山頭

6、上竹葉青」,得了陪襯,有了起勢了。至于說到陽山,乃為牠是蘇州一帶最高的山,容易望見,所以隨口拿來開個頭。……這在古樂府中也有例可舉……八百年前的鄭樵,早已見到這一層,他說:「凡興者,所見在此,所得在彼,不可以事類推,不可以義理求。……」我們懂了這一個意思,於是「關關雎鳩」的興起淑女與君子便不難解了。做這詩的人原只要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嫌太單調了,太率直了,所以先說一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牠最重要的意義,只在「洲」與「逑」的協韻。至于鳩雎的情摯而有別,淑女與君子的和樂而恭敬,原是作詩的人所絕沒有想到的……

7、在蘇州的唱本中,有兩句話寫盡了歌者苦悶和起興的需要:山歌好唱起頭難,起仔頭來便不難。屈萬里先生《詩經詮釋.緒論.六義四始正變之說》云:周禮春官太師說:「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此,曰興,曰雅,曰頌。」詩序便把它們叫做六義。這六件事物,應該分作兩組,即:風、雅、頌是指詩的性質說;而興、賦、比則是指詩的體裁說。風雅頌的分別,前面已經說過,這裏不必再說。賦,是鋪陳直敘;比,是假桑喻槐,這都是人所易曉的。而問題最麻煩關係又最大的,就是興體。6毛傳於賦、比兩體都不注明,而獨標興體。但是,毛傳鄭箋,實際上都把興體講成了比體。那就

8、是興體詩開頭的一二句,多半和詩人要詠的本事無關,而毛傳鄭箋,卻一定要把這開頭的話和本事拉上關係,於是穿鑒附會,不一而足。鄭樵六經奧論說:「凡興者,所見在此,所得在彼,不可以事類推,不可以理義求也。」朱子詩集傳也說:「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語論子罕篇引逸詩「唐棣之華」四句,朱子集註云:「此逸詩也,於六義屬興。上兩句無意義,但以起下兩句之辭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