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倾听误区.促进有效倾听.1doc

走出倾听误区.促进有效倾听.1doc

ID:14447751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8

走出倾听误区.促进有效倾听.1doc_第1页
走出倾听误区.促进有效倾听.1doc_第2页
走出倾听误区.促进有效倾听.1doc_第3页
走出倾听误区.促进有效倾听.1doc_第4页
走出倾听误区.促进有效倾听.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出倾听误区.促进有效倾听.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走出倾听误区促进有效倾听内容摘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学会倾听孩子,还要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加以辨析、准确判断出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做到有效倾听。有效倾听是师幼心灵对话的桥梁,正确地理解、把握孩子一百种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并给予对话、交流和反馈,它是有效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倾听有效走进孩子的世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虽然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孩子,可是我们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观察孩子不仅需要敏感的眼睛和耳朵,还需要敏感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因此,教育又被称为倾听着的教育。教师们常常会说我们一直都在倾听孩子,

2、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仅仅听到的是孩子表面的声音,并没有深入理解儿童话语的含义,这并不是有效的倾听。教师倾听时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实践中对孩子有效的倾听,形成教师倾听儿童的策略,发挥倾听的教育作用,本文将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一、教师倾听孩子的误区——无效倾听(一)师生关系不平等,造成“单向性”的倾听。中华民族自古就讲究“师道尊严”。教师也习惯了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因此,倾听在中国的教育中一向被认为是孩子的天职,是一种“单向性”的倾听。老师说话,孩子听话,这似乎已8是天经地义的事,“听话与否”就成了孩子的评价标准。这样的师生关系,这样的交流,只有命令与服从

3、,没有理解,没有平等,没有自由。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便永远也无法获得学习的主动性。(二)、教师敷衍应付,导致“虚假式”倾听。镜头1、幼:老师,东东打了我。师:哦,知道了,我会批评他!镜头2、幼:毛毛在楼梯上滑上滑下。师:知道了,叫他不要滑。对每位幼儿教师来说,日常工作非常琐碎,没有时间、有心情听孩子去诉说,即使不得不去听,也由于同时考虑了其它事情而难于认真倾听!案例1中,孩子吵架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没有了解,没有分析,没有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只是用简单的“知道了”应付一下。案例2中,面对孩子的“告状”,简单的“叫他不要滑”老师又忙着做别的事了,没有对事情做出评判,更没有处理。其

4、实孩子这样说的目的是试探老师对这件事的态度,孩子看见老师并没有去制止,也加入了滑楼梯的行列。这样的倾听是虚假的倾听,教师的言行和态度都没有因为“倾听”而发生改变,这样倾听即不能帮助孩子,又伤害了孩子的心灵。(三) 教师有选择地反馈,造成“求索式”倾听。 美术课上,幼儿欣赏完各种各样的青花瓷作品。“青花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当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时,孩子们纷纷回答。“易碎。”“可以用来装东西”。“哦”教师一愣,明显这不是她想要的答案。教师只好引导:“他们的外形有什么共性?”“圆乎乎的”“有图案8有花纹”孩子们的回答还是没有和老师的标准答案相符,老师有点急了。这时,一个声音却在大声地冒出来

5、:“它们都是假的青花瓷。”没等孩子说完,老师就火冒三丈,瞪着那个“罪魁祸首”,狠狠地批评他:“你又开始调皮捣蛋了,故意乱说和老师唱反调。”终于有一个孩子说:“它们的图案都是白底蓝花的。”老师就像看到了“救星”激动地走上前,连声表扬这位孩子。终于回到正题,老师舒了一口气,开心地向孩子们介绍起青花瓷的来由。接下来的活动孩子们都按照老师的思路一问一答,不敢多说一句话。叶圣陶先生曾描述过一种教师上课:“问的时候,不惮一而再,再而三,直到听见了他们预想的答语方才罢休。”在幼儿园教学中也经常见到类似现象,从表面上看,教师在认真倾听全体孩子,实际上教师总是有意识地选择与教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相似的

6、声音进行理解和反馈。像案例中的老师对于不是“标准答案”根本不予理会,甚至压制。事后笔者了解到,其实那位说青花瓷是假的的孩子还有下半句没有说完,那就是“它们是老师做出来的非常漂亮。”可惜,老师听不见了。因为她的倾听目的性、指向性十分明显,教师对预设答案的重视胜过了对生成的关注。这样求索式的倾听,久而久之孩子们会克制自己的奇思妙想,而迎合老师、揣摩老师想要的答案,这样的教育只会塑造出一个个千篇一律的标准的儿童,没有想像更没有创造。(四)错误的理解,导致“主观式“倾听孩子们排好队开始洗手。教师正忙着帮孩子们卷袖子,突然听见一阵哭声,孩子们纷纷告状,“老师,老师,艺琼打人了。”“老师,婉云

7、哭了,艺琼打了她”。“打到哪了?”8老师急切地抱过她,只见孩子白白嫩嫩的脸上几道触目惊心的抓痕。老师瞪着“惹祸”的孩子“又是你,每次都是你打人,叫警察叔叔抓起你来。”惊慌失措的她看着老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小声地说:“她先打我的。”“不可能还敢骗人。”老师压根就不理会她。其实只要老师稍为关注一下这个“坏学生”,会发现她的脸上也受伤了,而且更严重。因为艺琼本来就是个淘气的孩子,平时喜欢动手动脚,发生这样的事情后,老师就凭自己主观臆想进行判断,认定就是这个“坏孩子”惹得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